第307章 我要娶蘅兒(第1/2 頁)
宮裡要灑掃,戒菸,封了陛下的乾元宮和勤政殿,不得隨意出入,太后就這一個兒子,糾結萬分,想要親自去照顧兒子起居。
可天花這病太過兇險,鬧不好,連太后自己也要折在裡面,而且前朝也是忙亂,羌奴再次騷擾邊境,這些遊牧人,就像是燒不死的野草一樣,一到春天,就又長出一茬。
謝懷則林城保衛戰,收復了河套平原打到了羌奴人的王城,結果也只保了十年太平。
羌奴出了個準爾喀汗王,自稱是所謂的青銅血脈,乃是大薩滿口中統一草原之人,此人也確實天縱英才,居然統一了零散的草原各部,滅了大月氏、高昌、大小宛等各個西域小國,甚至打到了花拉子模。
而此時,這個雄才大略的準爾喀汗王,將目光投向大臨,妄圖染指中原,奪下皇帝寶座。
準爾喀汗王麾下的重騎兵,的確太厲害了,連克西域五城,都快逼近玉門關。
大臨皇族姓趙,跟趙宋可不是一家,但當初討元時,太祖拼了命的把自己的血脈跟趙宋靠攏,就是為了蹭上一點正統性。
大臨建國後,沿襲的卻是唐制,西域諸國願意歸附的全部納入都護府,小國則年年朝貢,尊大臨皇帝為天下共主。
西域都護府的總督率兵抵抗,手裡最後一點兵馬都打沒了,一家子殉城報國,還是謝懷則不忍心,叫人把最小的兒子接回來,保住了那位風骨錚錚的大人,最後一點血脈。
前朝局勢吃緊,太后又擔心,自己若去照顧陛下,那前朝就真的成了謝懷則的一言堂。
其實太后的糾結,真的沒人擔心,她即便上朝垂簾聽政,也沒所謂。
出身到底還是限制了她的眼界,而跟先帝在一起的時候,大多也處理的是後宮事,先帝從沒教過她如何處置政事,批奏摺。
太后果然,選擇放棄孩子,美名日在前朝盯著謝懷則,結果內閣根本就不問太后的意見,以韓將軍為征討大將軍,組三路兵馬,狙擊後元準爾喀汗王。
而這一回,年僅十五歲的謝明徵被提拔為車騎校尉,協守副總督,親率一千騎兵,一同出征。
太后氣壞了,謝明徵才多大,怎能當此重任,當即想要駁回,可滿朝文武,竟無一人聽她這個太后的。
明明陛下沒病的時候,還有不少大臣仍舊附和她,可皇帝這一得天花,連最支援她的戶部尚書柳家,她親自選中的後族,也不說話了。
不僅前朝的事,後宮兒女的事也在鬧騰她,陛下的病遲遲不好,她心中焦灼,而泰山公主聽聞謝明徵要親自領兵征討羌奴,百般任性不想讓他去,非要太后下旨給他們賜婚。
泰山公主竟當著親孃的面說,若是皇弟病不好了,他們得跟謝家綁在一起,還有什麼比聯姻更加穩固。
太后氣的,第一次給了這個寵溺非常的女兒,一記耳光。
然而事情到底沒能如太后所願,拖了兩個多月,陛下,還是沒挺過天花的摧殘,薨逝於乾元殿。
太后傻了眼,沒了兒子做皇帝,她沒實權,又算個什麼。
前方戰事打的轟轟烈烈,朝上要準備陛下的喪事,還有新皇的人選。
這幾年大臨換皇帝,實在換的太勤了,先帝初期倒算是個中興之君,可惜登基時就三十歲了,一朝大權在握,居然惑於巫蠱,還想殺了得力的功臣尋求長生。
因服丹藥而死,說實話滿朝文武是鬆了一口氣的。
改制組內閣,前兩年是徐閣老作為定海神針,後面便都是謝懷則一力承擔起整個大臨的重擔,重建水師,改革兵制,減免賦稅解決民生,發展屯田,攤丁入畝。
如今大臨的局面能如此穩定,跟謝懷則,脫不開關係。
太后想從宗室中抱養一個一歲以下的幼兒,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