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4/4 頁)
的人,一旦他認準了的事,他就一定要弄個水落石出。再說他也不想在自己管理的這一攤子上出現問題。在他看來,經濟問題是事業上的罪惡之源,稍有不慎,豈不是要把自己大半生都摺進去了。今天他就是專程為了才林站的報款問題去的。
才林站位於沿江市的西城區。熟悉沿江市的人都知道,西城區是沿江市的老工業區。在這片城區裡,工廠林立,一片一片的職工宿舍則依廠而建。因此這裡所住的人們也都是各個工廠的職工,他們住在廠裡興建的福利房裡面,幾代人都依靠自己的工廠生活。因為在國營企業還很興旺的年代裡,社會上曾經形成了一種風氣,人們都以能進工廠當工人為榮耀。因此廠宿舍區的小孩子們大多數也不好好讀書,他們倚仗有個當工人的老子、或是當工人的媽媽(當然父母都是廠裡的更好了,這種現象稱作雙職工,享受的待遇又是不一樣的。),只打算在中學裡混個初中或高中畢業證,然後讓父母託關係、找後門,在廠裡為他們找個事做就滿足了。當然還有一部分既沒有關係又沒有後門的家庭,他們就只有走曲線救國的道路,讓子女在學校裡多努力,爭取考進廠辦技校裡面混個兩三年,也可以名正言順地分配進廠當工人。如果兩條路都走不通的小孩,就只有在家待業,等到父母有一個退休了,就頂職進廠。總之那個時候人們的所有思想都圍繞著工廠在轉,自己的事業前途,生老病死;孩子的培養教育,人生規劃。人們很難想象,假如有一天自己的工廠垮了,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然而有些事情是人算不如天算,隨著國家改革步伐的加快,大多數國營工廠忽然間真就面臨著倒閉和半倒閉的狀態,這種難以想象的事情轉眼間就真真切切地擺在了人們的面前。很多工人突然就面臨被下崗分流回家的厄運,有些家庭的小孩還是剛剛削尖了腦袋鑽進廠裡工作的,付出了還沒來得及得到回報,就面臨了滅頂之災。他們還年輕,想著能出去在社會上謀一席之地,出了廠區才知道,初中、技校畢業,在社會上就相當於是剛過掃盲班的水平,想找個好的工作真是難上加難。無數的家庭也因此在一夜之間就變得沒有了生活來源。有些精明一點的家庭開始尋找其它的門路求生存,而有些家庭就只有坐吃山空,靠吃國家的低保救濟度日了。
就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這樣的一個區域內,發行部還是建起了一個發行站,而且站裡的發行量還相當不錯。因為這個地區老一輩的工人對沿江晚報還是很有感情的,在那些資訊匱乏的年代,在他們美好的青春時光裡,是沿江晚報陪他們走過了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歲月。因而有些家庭再怎麼經濟因難,也還是訂了報紙,他們在重新體驗著曾經的快樂時,也想在這報紙上面發現更多的機會。可是最近一段時間裡,他們卻經常收不到報紙,也因此錯過了很多重要的資訊,這讓他們很惱火。自己從牙縫裡擠出點錢出來訂的報紙,還三天兩頭收不到,這和買東西時商家缺斤短兩不是一個道理嗎?老工人們茶餘飯後在宿舍區內閒聊時,發現這一現象還很普遍,大家一合計,很快就達成了一個共識:我買的東西你不送來,我能做的就只有投訴了,你發票上不是有站裡的投訴電話嗎,站裡不解決;報紙上還有報社的投訴電話,再不能解決問題;我們老工人手上還有市長的專線電話。咱從來都不相信,在中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