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青春是拿來奮鬥的(第1/3 頁)
還記得小學的時候在課堂上偷偷看《悲傷逆流成河》,那是個懵懂的年紀,還不知道什麼是青春,於是書中那樣致鬱,充滿悲傷,遭受欺凌的青春就成了我對青春的第一印象。
這個印象就變成了青春期的初戀是波動曲折的,那個飄渺無形的愛情是需要我們自己去維持的,青春期的大家都是叛逆的。那時候的大家可能都和我一樣,嚮往書中的青春,嚮往長大,但更多的只是一個孩子的幻想,想成為書中主角。
可能這就是所謂的青春疼痛文學,在那些作者眼裡青春是一個蛻變的過程,而蛻變總要經歷大起大落的不懂事和瘋狂,疼痛就是最好的表現。文學作品,總是有些許誇大其詞的成分,將青春的疼痛透過書本賦予讀者,感同身受下我們眼中的青春就成了作者創造出來的青春。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眼中那個戲劇性的青春也就到來了,有過期盼,有過迷茫,但是生活依舊和往常一樣平淡。那時期的我們想快快長大,像一個大人一樣自由又無憂無慮,我們捧著一本青春疼痛文學,也許想讓平淡的青春多一點波紋,也許是在尋找腦海中的青春,於是,會去模仿大人一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模仿書中主角一樣嚮往自由的叛逆,模仿那種不懂事,那種瘋狂,然後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對著自己大喊:我的青春來了!!
是的,這些人的青春疼痛是自己創造出來的,但我不否認這個世界上存在著真正的疼痛青春。這樣的疼痛更多來源於家庭氛圍,來源於校園欺凌,來源於自身的渺小。然而這些真正疼痛的人渴望的是一個平淡快樂的青春,他們從不覺得疼痛青春是一個值得炫耀的事情,他們在羨慕那些模仿疼痛的同齡人。
所以,回到那個問題,青春真的如此疼痛嗎?
也許只有經歷了才會知道真相,長大後那些因為模仿疼痛而陷入疼痛的人回憶起自己做過的愚蠢事時才會笑著說:青春是疼痛的。
現如今,很多人都在嘲曾經的青春疼痛文學,只是因為那些人他們長大了。
步入社會的成年人自然會去回憶那個曾經的自己,回過頭看看,確實是一段搞笑又幼稚的經歷。在某一個陽光盛好的下午,你一個人坐在路邊的燒烤攤,看著放學的高中生三三倆倆成堆湧進,你也許會觸景生情,想象那些已經不再聯絡,但曾經一起瘋狂過的同學校友,寫下自己的青春,命名為疼痛。
成年人總是多愁善感的,多年之後也會輾轉反側回憶那些遺憾或者不甘,他們更想告訴那些正在經歷青春的人,做這個年紀該做的事情,不要讓自己的青春是疼痛的,也不要回過頭回憶發現青春只剩下了疼痛。
你問,經歷了摯友背叛,身心傷害,我痛嗎?
我說,疼,但我可以咬牙堅持,因為我的人生還沒有結束。
事情不來,我不主動惹事。事情來了,我也並不怕事。為人處世無非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若是處處擔憂,心懷恐懼,那還活個什麼勁啊。滄海桑田,世事變幻,從前山峰巒起,將來一馬平川,這個世上哪有一成不變的道理啊。
青春疼痛也不過是文學作者們的為賦新詞強說愁,真正的青春不只有疼痛,還有奮鬥,還有理想,還有對這個社會的最初嚮往,青春也是美好的。
……
阿靜這個人挺怪的,除了我、龍一燕等至交有話可談,有事可暢,面對其餘人幾乎都是沉默寡言的,宛如一根木頭。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也沒在意過,她之所以變得這般謹小慎微,懦弱無為,全源於的色心色膽。可這些日子,她卻變得極其熱情外放,有勇有謀,讓我愈發的佩服。
……
下課鈴響。
“想睡覺的趕緊趴會兒,等下上課可別睡還。”
從不穿高跟鞋的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