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曉之以理(第1/2 頁)
於是,高笙書笑道:
“何將軍,你能做到知恩圖報,也是我輩中人,本將向來也是講究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只不過恕本將直言,這世間如何報恩,總要講一個‘理’字。”
“大司馬,此事末將心中正理不出個頭緒,願聽大司馬指點迷津。”
“何將軍,你說那方向學在你升遷路上,對你屢屢推薦,有恩與你,你對他知恩圖報,這話雖不錯,但你如今吞吃軍餉,剋扣軍糧,理應受到軍紀嚴懲,可本將因你所請,現在沒對你追究,這是不是也有恩與你?”
“這個……這個自然,大司馬的恩情,末將也會銘記在心。”
“好,那現在如果本將要你做的事和方大人要你做的事,恰恰是同一件事而目標不一致,何將軍,你該如何選擇呢?”
何必任一聽,感到這還真是個大難題,他一時哪裡能回答的出來,他猶豫了一下會,“噗”地跪在地上,說:
“末將一介武夫,頭腦愚鈍,還望大司馬指點。”
高笙書站起身,在帳中踱步,然後嘆了一口氣,說:
“好男兒如受滴水之恩,理當捨身圖報,可是,這世上的事往往沒有那麼簡單,故此,本將以為,咱們做人知恩圖報的‘理’就是循正道。本將蒙聖上恩典,協助大元帥到邊關統領大軍,而你一個五品指揮使正是本將的屬下,理應奉本將的將令衝鋒殺敵,此乃正道。而方大人現在並非你的上司,如果,他對你所託之事,如果與本將的將令相違背,你若按他的意思去做,便是徇私情走邪道。如此相權,你心中應該明白吧?”
見何必任仍是低頭不語,高笙書繼續說:
“況且,禮親王殿下奉皇命擔任征討大元帥,邊關諸軍理應完全聽從他的部署,不要說京城的恕親王,就是聖上有什麼旨意,大元帥認為不妥的,也可以拒絕執行,這就是將在外而君命有所不受。可是,現在恕親王暗地裡勾結趙大人,然後又讓方大人在背後唆使他的老部下抱團,企圖制衡大元帥,這麼做本來就是逆天違理。你用如此方式報恩,就是黑白不分,助紂為虐,最終必受天譴。”
何必任聽得汗如雨下,連連叩首,說:
“大司馬的這番話,讓末將醍醐灌頂。末將今後將銘記在心,永聽大元帥和大司馬將令。”
哈哈,咱看你的臉色似不作偽,那你心中也該有悔改之意吧,咱今天叫你來,本來就是不想查你,而是讓你成為咱的人,看來這招果然奏效了。
於是,高笙書繼續說:
“當然,本將也不讓你同那方大人恩斷義絕,本將答應你,只要今後那方向學不行謀逆之事,本將定向大元帥諫言,可對他寬恕處置。”
何必任聽了,又是連連叩首:
“大元帥和大司馬的恩典,末將今生難以回報,今後末將這頸中的一腔熱血隨時為大司馬噴灑。”
“好好好,何將軍,今日本將與你所談都是肺腑之言,你千萬不可洩露。你回去之後,可同往常一樣與那趙友林保持私下聯絡,有什麼不利於大元帥的情況及時報給本將便是。”
就這樣,高笙書透過軟硬兼施,成功地拉攏何必任成了自己的人,從而掌握了趙友林私底下聯絡朱如宋、施再彥、茅初善等人的一些情況。
何必任見鄭元凱閉著眼睛低頭不語,趕緊接過高笙書的話,說:
“對,末將向大元帥坦白交代以後,大元帥對末將既往不咎,讓末將繼續統領三營將士。鄭元凱,你今日既然落在了咱們手中,你好好向大元帥坦白,或許大元帥可以網開一面呢。”
對啊,這個鄭元凱本來就是趙友林參與吞吃軍餉,剋扣軍糧的重要人證,更何況何必任說他從蠻夷那邊過來,可能也會掌握木卓琿的一些作戰部署,以及蠻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