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5 頁)
和軍事訓練方式,後來還在一場蒙古人組織的射箭比賽上拔得頭籌,又在蒙古人組織的摔跤比賽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當他回到北京時,他父親王華的肺都被氣炸了。王陽明在爺爺王天敘的庇護下才沒有受皮肉之苦。這件事不久,北京郊區發生了農民暴動。這是件大事,皇帝朱見深要各位大臣出謀劃策,王陽明得到訊息後,興奮不已,他連夜寫了一篇《平安策》,請求父親交給皇帝。王華斜眼看了看他,又拿過他的《平安策》掃了幾眼,就扔給他,說:“老生常談,無濟於事。”
然後王華拿出了另一副腔調:“我說,你就不能幹點正經事嗎?”
王陽明在心裡說:“我現在做的是第一等事,第一等事怎麼就不是正經事了?”
王華似乎注意到了兒子的心思,指責他:“你四處亂逛,像個夜遊神,我聽說你有事沒事就去逛于謙廟?”
王陽明回答:“于謙是大英雄,當初土木堡之變,如果不是他守衛北京城,蒙古人可能就把這座城給攻陷了。”
王華又問:“你還很喜歡東漢的馬援?”
王陽明激動地回答:“他平定交趾,實在是天底下第一等豪傑。”
王華嘆了口氣:“你呀,羨慕英雄豪傑我不反對,但你想過沒有,人家是趕上了時勢,人家有平臺施展。你要真想做那樣的英雄豪傑,就要讀書做官,只有做了官才有平臺給你施展。”
從以上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獲得以下資訊:因為王陽明太聰明,所以能積累起大量的知識,同時,極致的聰明也使他目空一切,把別人看得特別重的東西視為糞土,並且樹立起高人一等的理想。又因為他與生俱來一種“英毅凌邁,超俠不羈”的性格,使他渾身散發著任俠情懷和要在戰場上摧敵制勝的偉大心願。
但也正如他老爹王華所說,他現在只是空想,因為沒有平臺。王陽明也經常問自己,施展經略四方的平臺到底在哪裡呢?
兩件荒唐事:新郎失蹤和格竹子
王陽明當時只是個普通的讀書人,即使往大了說,他也不過是個狀元的兒子,沒有任何平臺施展他那“經略四方”的志向。
而在王華看來,王陽明總有點三心二意,一會兒玩箭,一會兒騎馬,一會兒搞軍事遊戲,一會兒又對著兵書發呆,一會兒又跑去對著道教典籍愣神。王華心裡說,恐怕只有鬼知道這個小子天天在搞什麼。
王陽明七八歲時曾接觸過單純的道教養生術。十二歲時,他重新迴歸道教,這一次不僅僅是養生術,還有道教思想。這次迴歸起源於他生母的離世。在為生母守孝期間,他那多愁善感的心緒不能平靜,於是感嘆說,人生在世,忽然而來忽然而走,太短暫,什麼事都幹不成。倒不如學習道教長生術,做個不死神仙。
不過很快,他被“經略四方”的志向所吸引,把道教又扔到一邊。然而,他只是扔掉了手中的道教典籍,在他心裡,始終留有道教的一席之地。
1488年,王陽明按長輩們的約定到江西南昌迎娶江西副省長(江西布政司參議)諸養和的女兒。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一刻千金的新婚之夜,王陽明居然茫然若失地走出了諸家,在南昌城街道上漫無目的地遊蕩起來。或許是命運使然,他不知不覺地走到一處道觀,抬頭看時發現了“鐵柱宮”三個大字。鐵柱宮在江西南昌名氣非凡,是許多達官貴人趨之若鶩的地方。但在那個沉寂的深夜,王陽明可算是唯一的香客。
他信步走了進去,放眼四望,燈火闌珊,只見空地上坐著一位仙風道骨的道士,大概在修行導引術。他走上前,小心地坐在道士面前。道士閉著眼,聽到急促的喘氣聲,緩緩睜開眼。他吃了一驚。
王陽明當時的臉色很不好,呈現青黑色,在燈火併不明亮時,很像鬼魅。道士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