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修緣(第3/4 頁)
,便不好一昧清修,須得常常下山入世,走上一遭。”
說著便遞來了葉老爺的書信,命光濟下山救苦去了。
也是在此過程中,見了那楊三少爺“求不得”之苦,光濟心中才有所觸動,對於現世三因第二因“念念不忘,妄求追取”一境有了些許感悟。
這也是知行合一,以行踐知的功夫,為葉九娘所贈心學典籍中所述。
於是一邊趕路,一邊修行,光濟的速度不免慢了下來。
如此行了五六日後,光濟登上一座山嶺,便見山下有一方廣大平湖出現在眼前,輪廓呈近橢圓形,清平如鑑。
湖中有三島,其上古木蔥鬱。又有數道長堤,將湖面分割成若干水域。
周圍群山環抱,層疊起伏,逐漸抬升,正如蓮花綻放。
這便是西湖了。而湖畔往東,則是臨安城,前朝都城,而今的陪都所在。
光濟並未下山遊湖,也不曾入城一觀,徑直向西而行,到了西湖西北面,靈隱寺所在。
此寺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隱於山麓之中。
兩峰挾峙,林木聳秀,深山古寺,雲煙萬狀,確實是一處不可多得的人間淨土。
光濟依寺前山路而行,掌中託著青銅古燈,一路迤邐而上,剛到了山門之外,便聽得一陣吵嚷。
他抬眼望去,正見今日輪值守山和尚志清,和一人在那裡糾纏,推推搡搡。
於是心下生疑,上前問道:“志清,這是怎麼回事?”
志清聞言轉頭,見是外出遊歷的師叔回來了,於是手上用勁,甩開了那人,上來問好道:
“阿彌陀佛,原來是光濟師叔回山了。”
光濟點點頭,出言道:“你為何和這位檀主在此糾纏?”
志清回首看去,見那人也不上前糾纏,只是好整以暇地站在那裡,雖然衣物多有髒汙,但依舊能看出用料不凡,氣質翩翩,於是苦惱道:
“敢教師叔知曉,此人是台州府天台縣人,心慕佛法,意圖在我寺出家。”
“既是如此,你又為何攔著他?”
光濟來了興趣,他觀此人五官清秀,品貌清奇,眉心中一點白毫綻放微微金光,明顯也是與佛有緣之人。
既是如此,為何志清還要阻攔他?
志清拉著光濟向旁近走了幾步,低聲道:
“師叔有所不知,此人來歷不凡,其父官至京營節度使,算得上是位高權重。只是他自父母雙亡之後,看破紅塵,立志出家。自天台縣一路行至杭城,在此已是盤桓數日了。”
見光濟還要問,志清又道:“其人父母雖去,但舅父一家也有些地位。自外甥不告而別後,在臨近庵觀寺院中都貼出白帖,懸賞此人下落。我見其塵緣未斷,故而不敢放他入內。”
光濟聞言心中一動,道:“你可知此人姓名?”
“據說這人是天台山國清寺性空長老的記名徒弟,喚作李修緣。”
光濟面上露出微笑:“原來如此。你見其塵緣未斷,我倒覺得他是誠心求佛,只是手段有失偏頗罷了。不如這樣,由我帶他入寺前去拜見方丈,請他老人家定奪。”
志清知道光濟是寺中住持元空長老的弟子,在寺中地位不低,於是也無異議,引了那李修緣過來,對其道:
“好教你知曉,這是寺中光濟禪師。如今外出歸來,見你心誠,特意攜你入寺拜見方丈,還不快快謝過!”
這李修緣行了過來,卻是一身傲骨難掩,嗤笑道:
“我以為靈隱寺為江南禪宗五山之一,必是清淨寶剎,不惹俗世塵埃。誰知區區一守山弟子也懂得如何前倨後恭,實在令人不齒。這靈隱寺,不入也罷!”
說著口占律詩一首,詩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