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日本漢詩(第2/2 頁)
生的詩歌中蘊含的人文關懷和哲學思考,與我國文化中的某些精神追求相契合,如“物哀”之情,也就是對世間萬物美好而短暫的哀憐與感懷之情,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情感表達和哲學思考的載體,因此自先生的詩歌登陸平安時代的日本,上至天皇本人,下至平民百姓,全國掀起的樂天先生詩歌閱讀和仿寫狂潮經久不散,更是直接催生了被稱為日本‘古典文學的高峰’的《源氏物語》,也開闢了我國‘物哀’的國民性格。我國人民熱愛樂天先生,先生的詩歌在日本得到廣泛傳播並被大量收藏,平安時代著名學者大江維時編輯的《千載佳句》中,共收錄中日詩人詩歌1110首,先生一人之作品即佔了535首,幾乎佔半數。據專家介紹,如今在日本廣為流傳的《白氏文集》合計收錄先生詩歌4000首,比在中國流傳的近3000首還要多上一千多首呢。“說罷,三浦面露得色。
袁西驚歎道:”不是您介紹,誰會知道樂天先生在日本這麼受歡迎,有著這麼重要的文學地位?三浦先生,您本人最喜歡哪位中國詩人,也是白樂天先生嗎?“
三浦道:”白先生確實偉大,他的詩能夠體現自然之美及人生感悟,閒適又令人感傷,我當然喜歡,可是我也喜歡意境幽遠、對人生充滿思索、帶著出世超塵氣質的詩歌。“
袁西笑了:”三浦先生,我知道您的答案了,是不是王維先生?“
三浦也笑了:”聞絃歌而知雅意,袁先生真是我的知己呀。袁先生,聽語氣你也很喜愛摩詰先生的詩歌吧?“
袁西答道:”是的,家父酷愛摩詰先生,我小時候經常聽他在書房大聲吟哦先生的詩句,耳聞目染自然也喜歡上了摩詰先生。當年在省城心遠中學讀書時,我們幾個同道中人還專門成立了摩詰詩歌研究會,天天在一起誦讀先生的詩歌,交流學習心得,我還是研究會的會長呢。“
三浦讚道:”真是令人羨慕呀,有著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做著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袁先生,研究會有自己的成果嗎?“
袁西頗為得意地點點頭:”我們每個月都會製作併發布一期手工報,把我們最近的學習心得和仿寫的詩歌刊登在手工報上,我們的手工報在學校搶手的很,不僅是同學,連老師們都很愛看。記得有一次,我們還追尋摩詰先生的《桃源行》專門去常德桃源縣桃花源進行了考察,並形成了桃花源考察報告,我們遺憾地發現先生所寫的桃花源並不在桃源縣,我們的結論是為什麼找不到詩中所寫桃源,只因桃源如不是摩詰先生想像出的妙地,就是因為‘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世事變遷,如今已經難以尋覓的仙境。“
三浦鼓掌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袁先生年少時就知道這個道理真令人欽佩。摩詰先生的《桃源行》我也十分地喜歡,詩中所寫‘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雲中雞犬喧’這兩句是我最愛,兩句詩充滿詩情畫意,既描繪了月夜松林下房舍的靜謐,又展現了日出時分雲霧繚繞中村中雞犬相聞的熱鬧場景,細細品來全是濃濃的生活樂趣,讓人彷彿置身於其中。摩詰先生遣詞造句的功力令人稱歎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