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部分(第4/5 頁)
廷和抬眸,厭惡的看了焦芳一眼,正色道:“看是看了,不過有些不妥之處。”
“哦?老夫倒是覺得沒什麼差錯,不知哪裡有不妥,還請楊公請教。”焦芳道。
楊廷和倒也不藏著掖著,道:“問題的關鍵在於各衛輪替衛戍各方,這麼做未免糜費太大,軍馬每隔三年調動一次,所需的消耗可是不小。”
焦芳不痛不癢的道:“輪替調動,這是為了加強對蒙古各衛的控制,只有他們居無定所,才能保障他們不會鬧出亂子。”
“話是這麼說。”李東陽突然插口,道:“可是輪替去廉州,未免遠了一些,況且廉州是藩國,豈有讓大明國庫供養藩國輪替駐軍的道理?”
焦芳警惕起來,其實許多驚天動地的事,都是在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上爆發,這便是導火線,對方的意圖,似乎就是想在楚王與蒙古人的和議裡做點文章,焦芳道:“這一次擊敗蒙古鐵騎的,是楚王殿下,楚王殿下居功至偉,況且楚國也不是尋常的藩國,它與大明本為一體,又何必要分出彼此來?”
楊廷和輕笑,道:“這可不對,楚國是藩國,藩國就是藩國,你說大明與楚國是一體,那麼軍政不能統一?既然軍政都不統一,那麼這一體就是個笑話,大明是天朝,楚國為藩,楚王殿下也是藩王,藩王立了功,天朝自有賞賜,可是焦公豈能混淆了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我大明雖然恩澤四方,可是禮法不可輕廢,何謂禮,又何謂法?所謂禮法,無非是上下等級分明,任何人做好自己的事而已,在其位謀其政嘛。”
焦芳心裡冷笑,他這種老江湖若是連這句話的意思聽不出那就算是白混了,人家說在其位謀其政,其實就是諷刺楚王,說楚王既然是藩王,現在卻是管起天朝的事務,獨攬天朝的兵權,這不就是狗拿耗子?另一層意思又是講清天朝和藩國的區別,既然有區別,那麼藩王就是藩王,藩王有自己該做的事……
若是在一個月前,在京師亂七八糟,在烽火四起的時候,楊廷和說起這番話倒也沒什麼,可是當時柳乘風來京的時候,楊廷和這些人卻是坐享其成的人,等所有的事都解決了,現在又覺得柳乘風在這裡礙事,想讓楚王滾蛋,這如意算盤,倒是打的啪啪作響。
狡兔死走狗烹,這可不只是發生在皇帝和臣子之間,現在這內閣大學士又何嘗抱著這個心態,無論他們自認為自己的立場如何正當,可是手法上來說,還真有些小人。
焦芳不動聲色,淡淡的道:“許多事說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凡事都有例外,大明和楚國就是如此,先帝在的時候,曾言楚國乃一體之國,楊公難道連先帝的言說也要推翻?這是先帝的意思,便是當今皇上在這裡,也不會反對這件事,依老夫看,兵部的奏書和章程並沒有什麼不妥,若是楊公有異議,大不了請太后聖裁便是。”
焦芳倒也聰明,他沒有說把事情在內閣內部解決,因為在內閣裡他不佔優勢,也沒有說在朝廷內部解決,因為朝廷內部全是對方的人,焦芳是孤掌難鳴,所以他才提請太后聖裁,太后終歸心裡還是偏向楚王這邊的。
……………………………………………………………………………………………………………………………………………………
有點晚有個朋友來竄門,耽誤了,抱歉。
ff37;M不錯請幫助我們宣傳推薦本站;感謝你的支援!你的每次分享和宣傳都是我們高速首發的動力!
第九百六十五章:內閣發難
內閣裡的爭論其實就是隻是荷塘裡的一次小石落水,除了盪漾起一絲波紋,其實影響並不大。?
可要往深處想,這卻又像是一場風暴的前奏,至少眼下的局面已經明朗了。
楊廷和和李東陽只是相視笑了笑,沒有再做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