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頁(第1/2 頁)
隨後,一名老太監從宮殿裡戰戰兢兢走出來,手上拿著黃綢的聖旨。劉愈見到此人,馬上皺眉,此人他也算認得,正是蘇彥一朝時極為得寵的太監總管,吳公公。
劉愈見到吳公公拿著聖旨出來,便覺得不太對勁。因為劉愈篡位成功後,琪兒登基,皇宮裡的太監全部被遣散出去,連同吳公公一起告老還鄉,現在吳公公出現在此,就好像在向劉愈昭示,這是一次復闢的謀逆。而吳公公也是被叛軍所利用的棋子。
讓老太監出來宣讀聖旨,顯然很合乎皇家的禮法,連劉愈都不得不想,這謀逆很合乎禮法。
吳公公顫抖著雙手,展開面前的聖旨,他剛要宣讀,舌頭好像被堵住,一句話說不出來。一名身著御林軍計程車兵突然一長矛刺在吳公公的後頸,吳公公脖頸上流著血倒在地上,而地上的聖旨,被叛軍士兵撿起來,劉愈端起火槍朝其開了一槍,那御林軍士兵拿著聖旨又倒在地上。
一連串發生的事情,令人猝不及防。就算是宮殿裡的人也沒料到會出線這樣的變故,等劉愈把火槍放下,對面很久也沒人再把聖旨撿起來,顯然是忌憚朝廷新軍這面的火槍。
並不是所有計程車兵都敢開槍,只要開槍,就一定會有走火,峰翠宮前被人捆縛著跪著的,都是當朝新皇的股肱之臣,所有人都明白,一旦這些人有事,那朝廷整個也就亂了。
劉愈目光再次掃過這些人,近乎六部的人都全了,卻沒見到隋乂和李延年的身影。隋乂這些天正在「休假」狀態,一邊負責迎接突厥使節,一邊等著調遣禮部尚書的差事,到尚書臺就就任。而李延年,從廖明升的舉報來看,應該是跟叛軍一夥的,可能叛軍連把李延年推出來演戲的心情都沒有,直接把李延年「雪藏」起來,可能是想透過李延年的關係,在謀逆成功後,順利拉攏一些當朝的大臣,重整旗鼓,令朝廷迅速安定下來。
劉愈心中也有些惱恨,不該相信李延年這隻老狐狸,若非他是李遮兒的父親,他的老丈人,劉愈也不會心如於他。現在等於是養虎為患,此時李延年身為吏部尚書,人脈廣闊,若是他真的投靠了叛軍,投靠了蘇哲,那一定會被「器重」。李延年是個有野心的人,他顯然想當右相,執掌天下。
劉愈當下思慮,要麼強攻,不計一切後果。要麼先暫緩攻勢,看清楚狀況,在如此局面下,一向果斷的劉愈,也稍顯一些猶豫。
第六百七十三章 血濺宮闈(三)
看著近在咫尺的宮門,進進不得,退卻不能退,劉愈在盤算著各種計劃。而其中最大膽,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峰翠宮徹底炸平。這會造成大量的死傷,當然劉愈也估計到,以土炮的威力,想徹底炸平峰翠宮也非易事。
還有種相對溫和一些的辦法,就是困守峰翠宮,直到把裡面的人逼到彈盡糧絕,逼得他們主動進攻出來。守株待兔。劉愈一時拿捏不準主意,其實他也是在等宮外的訊息,他要綜合各方面的情報,來決定究竟以何種辦法來對付困守在峰翠宮中的叛軍。
此時峰翠宮外,劉愈所調進皇宮的兵馬過萬,其中有八千人馬,將峰翠宮四面都圍攏,形成四面合圍之勢。新軍兵馬一千多,算是陣中的絕對主力,其次是六千多的城防司兵馬,屬於戍衛部隊,戰鬥力不強,卻也可形成盾牌所圍攏的防禦圈。王虎所帶的幾百京兆府衙差算是其中最沒戰鬥力的,劉愈只是安排王虎帶著人守在外圍,隨時應對一些突發情況。
除了在峰翠宮前的這八千人馬,尚有兩千兵馬駐守在封閉了宮門的皇宮之內。劉愈要確保在肅清峰翠宮叛軍時候,不會有外界的幹擾。就算是有叛軍攻陷長安城門,也要再攻內城門,然後是宮門。劉愈要確保峰翠宮內的叛軍,不會有任何支援。
時間臨近黃昏,劉愈仍舊未下令發起最後的總攻。劉愈知道總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