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第1/2 頁)
他對此懷有期待。從他的朋友埃德加&iddot;斯諾那裡多次聽到這位學者的傳奇故事。而且透過斯諾,他們還彼此知名。
會見地點本身,又給這次見面蒙上一層神秘色彩。
卡爾迅在日記中記錄了這次會見:
1942年4月15日,星期三,陰雨。
臘戍到重慶飛行四小時。機場卻等候五小時。
晚上9:00接通了電話。
歐文&iddot;拉鐵摩爾(oven lattior),是這樣一個美國人:出生於華盛頓,不滿周歲便隨父母來到中國。1928年在哈佛大學進修,30年代在中國完成了《滿洲:衝突的溫床》等一系列頗有預見性的論文,成為知名的中國政治問題專家。
他的&ot;委員長顧問&ot;頭銜由羅斯福親自提名。但他與總統本人並不認識。這使蔣失望,但由於他可以聽懂寧波方言而無障礙地與蔣對話,又使蔣滿意。這是以前埃德加閒聊時介紹的。
他稱呼蔣為&ot;總司令&ot;,蔣則稱呼他&ot;歐文先生&ot;。這很好玩。
重要的是,拉鐵摩爾是一位有名氣的徒步歷史學家。《中國腹地的邊疆》一書使他被公認為最瞭解中國北部邊境的唯一美國人。
電話中,他說他中等身材,微胖,戴眼鏡。此外他1937年6月在延安會見過毛澤東。和我一樣也是斯諾幫助聯絡,並比我早一年。
約定明天上午9:00。我有點等不及了。雖然感冒找上來--重慶雨天真冷,一路也過於疲勞。好吧,早睡。
(40)
卡爾迅重慶日記之二:
1942年4月16日,星期四,陰,霧。
今天確定了重要原則。
拉鐵摩爾值得尊敬,富於洞察力。
他認為在這場世界戰爭中,中國將扮演的角色比多數人所想像的更重要。這與我看法一致。
但他明確說,不要指望總司令贊同我的計劃。皖南事件以後,蔣不會再次批准我去北方的申請。&ot;即使羅斯福總統本人直接施加壓力,也不可能很快獲得同意,至少要等很久。&ot;他說,中國的情況比我想像的複雜。
這也與我們事先判斷一致。但等待就意味著美國要多付出代價和鮮血。於是我們重點探討第二套方案。
關於他和蔣的關係又得知一些細節。
拉鐵摩爾不必上班,只是必要諮詢時,蔣才來預約。此外則是傳遞與白宮的電報往來。他很清閒,他的寧波方言得益於幼年時的浙江保姆。
他曾專程考察過滇緬公路,並及時提出&ot;防止切斷&ot;的警告,不幸已成現實。他還建議美中正式結盟-這也成為現實。
對蔣,他立下準則:&ot;雖然我由羅斯福提名,但畢竟是蔣任命、並向他領取報酬。一個誠實的僱傭兵應忠於他的報酬&ot;。
於是我擔心地問:是否會把我的計劃通知蔣?他明確表示:不會。
他認為,用一切方法對日作戰才是扶持蔣、也是扶持中國的最好措施,哪怕蔣事先不知道。我有理由信任他。
有意思的是,談起延安和毛澤東,我們也有若干一致:第一,同樣是長談了一個夜晚(斯諾也是。看來毛喜歡夜間工作。邱吉爾式的習慣?)。第二,都認為他是一位屬於人民的人,一個智力超群但顯然具有農民血統的人。第三,都認為他有潛在的、在中國掌握權力的可能。
午餐時討論中西餐具:筷子和刀叉。拉鐵摩爾居然認為,由於活動手指更多的緣故,使用筷子會使人更聰明。我不同意。但沒有研究也就不爭論。
至於會見周恩來,他將替我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