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第2/3 頁)
高門子弟雖然心裡竊喜非常,面上也得忍住不動聲色。
雖然已經提前開考了,但這場考試卻一直持續到下午申時,直到科場響起最後的催音鼓,許多學子才不情不願的交上了卷子。
令人覺得玩味的是,不論什麼出身的學子,除了個別兩個,基本上都是踩著點交上來的。
這群小子,都不簡單啊,王開遠怎麼說也是在官場上摸爬滾打好幾年了,揣摩人心的本事雖不如那些人老成精的老狐狸,但他自品也有幾分心得。想想自己在他們這個年齡,要是遇到這樣的好事,恐怕早就喜形於色了。現在看看,不管心裡是不是樂來了花,最起碼一個個面上都是端的住的,後生可畏啊!
重頭戲前兩天都考完了,接下來的一天考官們就沒出什麼麼蛾子,也或許是因為他覺得已經折騰夠了。
上午考了一篇策論,要求以&ldo;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rdo;為題破文。這是常被踩中的點,趙秉安看到這道題目就鬆了口氣,雖然他昨天做題很爽,但要是天天都那樣,那他們這屆科考的公正性就會被質疑,而後恐怕會掀起不少風波。
好在,這王大人還是比較靠譜的。聽聽外面的動靜就知道考生們對這次題目的接受度遠比昨日要好。
這道題目雖然不難解,但要想寫的出彩也不容易,好在時間還算寬裕,趙秉安在腦中擬定主意之後,先在草稿紙上擬下大綱備用,然後就斂袖停手,開始思索這篇文章該如何下筆了。
要是考民生時事,那趙秉安可能會細細捉摸考官的用意喜好,遣詞造句上迎合一二來搏個好名次,至於會不會被人罵媚俗,這就好笑了,骨子裡再清高也要分場合啊,再說既然決定了走官途,那就要學會最基本的妥協。
不過現在既然考經義,那原本的打算就不能用了。經典寫好了也可以翻出新意,但不能太過離經叛道,這個世道還不講究言論自由。雖說當今比較寬宏,可文字獄也不是沒有興起過,要不然前朝方氏一族是怎麼沒得。
扯遠了,眼下這篇策論才是重點,趙秉安進學到如今已經差不多六年了,四書五經早就被刻進了腦子裡,又有邵雍在身邊耳提面命,時時提醒,可以說,他對這幾本書的理論層面已經吃的透透的了。這道題破題點不多,&ldo;敏慎&rdo; &ldo;正道&rdo;還有最關鍵的&ldo;好學&rdo;,滿打滿算不超過三點,只憑這三點構建出一篇層次鮮明,筆酣墨飽的文章,對於第一次下場的趙秉安其實是個不小的挑戰,不是他水平不夠,只是在有限的時間裡要發揮出最佳水平本來就不是一件易事。
待到他理清了思緒,時間已經過去兩刻鐘多了。趙秉安心裡有了章程,手上行事就不慌張了,他先鋪開宣紙,用鎮紙壓平,隨後磨滿了一池松煙墨水,右手提起毛筆,深呼吸一口氣,開始落筆&ldo;夫學昔年浮沉,往目渺渺,除絕山河動盪之故,蓋因吾輩溺於浮榮,求學之心不堅不誠……&rdo;
洋洋灑灑寫下去,等到趙秉安意識回籠的時候,一篇文章已經到頭了,從頭檢查一遍,確定沒什麼問題後,趙秉安就起身交卷了。此時離科場收卷的時間還有好一段距離。
王開遠也頗為訝異,這位世侄前兩天表現的都很穩妥啊,今兒這是怎麼了,難道是被昨日的考試沖昏了頭腦,要是那樣就太可惜了。
眾目睽睽之下,他又不好示意他拿回去再潤色潤色,再說雖然自己是主考官可這也不是由著自己一人做主的昌平縣衙啊。唉,可惜了,到底是年輕啊!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