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野山丁子幹(第1/2 頁)
這棵山丁子樹確實是豐產,幾人手上的籃子全都裝滿了,加上前面的一些野果子,都直接漫出來了。
剩下沒有裝進去的野山丁子還是劉雪梅用了她帶上山的布袋,還裝了足足大半袋呢!
看到這種情況,劉雪梅也覺得不需要再繼續留在山裡,她找準方向,直接開路準備帶大家回知青點。
她們進山的範圍本就不深,還一直是延著一個方向橫向推進的,現在直接選了出山的方向開路,一小會兒之後,一行人就已經走到了山坡邊緣。
這裡相比起知青點那邊要陡峭很多,一行人沿著邊緣一直向知青點的方向前進,劉雪梅很快就看到熟悉的景色了。
“這下面有一個山泉水形成的池子,我平常提水就是從這裡提回去的。從我們知青點過來特別方便!”劉雪梅指著泉水池大概的位置介紹道。
這也比較沒有遮擋,從這個位置看去,已經大概能夠看到知青點的大院子了。
提籃子提的極辛苦的幾人忍不住同時暗自鬆了口氣,早知道她們就帶個揹簍出來,背揹簍雖然也同樣辛苦,至少是肩膀在用力,提籃子可是直接用手臂,自覺得在農村已經得到充足鍛鍊的幾人,也有些承受不住。
劉雪梅說方便,那是對於她這種走山路如覆平地的人來說,對於這幾個從小在城市裡長大,下地都得注意腳下的人來說,根本也沒有容易到哪裡去。
唯一的安慰是隨著越靠近知青點,她們回去的距離是可以眼見在縮短,也讓幾人憑著一口氣給堅持了下來。
等到了知青點後面的小坡上,即使最能堅持的姚盼弟,都跟其它人一樣蹲在地上,抱著籃子,十分乾脆的就這樣溜下了坡。
完全不被這點重量所影響的劉雪梅微抽了抽嘴角,步伐不變的跟著下了坡,跟在幾人後面一起向知青點走去。
一到知青點後面的小門,幾人手上的籃子立刻往地上一放,也不顧地面乾不乾淨,幾人直接找了個地方一屁股坐了下來。
讓她們緩一會兒……這上山找口吃的可真不容易,她們跟劉雪梅相差的,可不僅僅是勤快,還有先天不能改變的前提條件——一個好的身體,一身充足的力量。
劉雪梅也把筐子跟袋子放在幾人旁邊,她開了小門,直接從裡面搬了墊子以及板凳、刀、案板出來,準備就直接在外面幹活算了。
先把水桶提出來,把剛摘回來的野山丁子泡進水裡,山上的東西沒有農藥,洗起來比較簡單。
幾人現在根本就沒有力氣,想著本來她們就是蹭劉雪梅的,又頗有些不好意思,於是,幾人勉強的爬起了身,先把各自籃子裡的野山丁子清出來,然後提著剩下的東西回宿舍,順便帶了凳子出來。
她們是真的需要休息,即使強打起精神幫忙幹活,也得想辦法讓自己輕鬆點。
劉雪梅負責提水,幾人負責洗野山丁子,洗好後先放進乾淨的籃子裡晾晾,劉雪梅除了從宿舍拿出來一些以前洗好晾乾的籃子之外,還把她們今天用的也一起拿到泉水池那邊去洗過了再拿回來裝這些野山丁子。
回來時野山丁子是分散在幾人的籃子裡,劉雪梅的筐子雖然較大,還裝了在半袋子,但跟所有的野山丁子堆在一起後那種感覺還是稍有些不同的。
全都洗好後大家休息了一會,又開始輪流切野山丁子,把所有的野山丁子都切成適當厚薄的片,再鋪在墊子上乾乾水,然後拿去鍋上蒸,蒸了又曬,曬了又蒸。
這樣三蒸三曬做果乾的方法據說最早是用來做紅薯乾的,做出來的紅薯幹不但甜度高,而且韌度合適,不幹不溼,是難得的佳品。
後來在曾經的網路上,被網友們利用起來做各種果乾都有,劉雪梅小時候跟奶奶在老家也做過紅薯幹,後來雖然沒有用其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