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吳用賺金鈴吊掛 宋江鬧西嶽華山(第2/4 頁)
行時鬼魅愁。平地已疏英士獄,青山先斬佞臣頭。可憐天使真尸位,坐閱危亡自不羞。”此詩稱讚了梁山好漢的智謀和勇敢,同時也批判了朝廷官員的無能和不作為。
“智深雄猛不淹留,便向州中去報仇。計拙不能成大事,反遭枷鎖入幽囚。”這兩句詩概括了魯智深的性格和他的遭遇,突出了他的魯莽和營救行動的失敗。
“玉節龍旗出帝鄉,雲臺觀裡去燒香。卻憐水寨神謀捷,暫假威名救困亡。”描述了宿太尉出京降香的情景,以及梁山好漢藉助宿太尉的威名成功營救兄弟的過程。
5. 典故:此回中梁山好漢利用“遇宿重重喜”的典故來堅定信心。宋江曾得九天玄女指點,說“遇宿重重喜”,所以當看到宿元景太尉時,心中暗喜,認為遇到此人必有好事,這也為他們的行動增添了信心。
二、《周易哲學視角下的〈吳用賺金鈴吊掛,宋江鬧西嶽華山〉解析》
《水滸傳》第 59 回“吳用賺金鈴吊掛,宋江鬧西嶽華山”,是一段充滿智謀與勇氣的故事。當我們以周易哲學的視角來審視這一回目時,會發現其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與智慧,為這段故事增添了更為豐富的內涵。
在周易哲學中,陰陽相互依存、相互轉化是其核心觀念之一。這一觀念在吳用的計謀中得以充分體現。吳用以智謀設計,將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為可能。他巧妙地利用了各種因素和人物之間的關係,如同陰陽的交織與互動,使得整個計劃得以順利實施。
在故事中,梁山好漢與賀太守之間形成了明顯的陰陽對立。賀太守代表著黑暗的勢力,而梁山好漢則代表著正義與反抗。這種對立並非絕對的二元對立,而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梁山好漢透過智慧和勇氣,逐漸打破了賀太守的防線,實現了陰陽的轉化。
同時,吳用的計謀也體現了周易中“變易”的思想。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吳用能夠根據形勢的變化及時調整策略,以變應變。他看到了宿元景太尉這一機會,並巧妙地利用了他的身份和金鈴吊掛,實現了計劃的轉變和突破。這種變易的思維方式,讓梁山好漢在困境中尋找到了轉機,展現了他們靈活應對的能力。
“吳用賺金鈴吊掛”這一情節中,還蘊含著周易中“剛柔相濟”的道理。吳用的智謀可謂是柔的體現,而宋江率軍出征則是剛的表現。剛與柔相互配合,共同推動了整個行動的成功。智謀需要有勇氣和力量的支撐,而勇氣也需要智謀的引導,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在宋江鬧西嶽華山的過程中,我們也能看到周易哲學中“時位”的重要性。梁山好漢選擇在合適的時機出手,佔據了有利的位置。他們抓住了宿元景太尉降香的時機,利用了這一時機的特殊性,成功地實施了營救計劃。同時,他們在行動中也充分考慮了自身的位置和處境,做到了進退有據,掌握了行動的主動權。
此外,周易哲學中的“中正之道”也在這一回目中有所體現。梁山好漢的行動並非是為了一己私利,而是為了正義和兄弟情義。他們的行為保持了一種中正的立場,不為私利所動,而是以道義為準則。這種中正之道使得他們的行動具有了更高的價值和意義。
從梁山好漢的角度來看,他們在這一過程中也經歷了自我成長和修煉。他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不斷地磨礪自己的意志和智慧。如同周易中所說的“君子以自強不息”,梁山好漢透過不斷地努力和奮鬥,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境界。
而對於賀太守等反面人物來說,他們的行為違背了周易哲學中的正道。他們的貪婪、殘暴和無道,最終導致了自己的失敗和滅亡。這也警示著人們,背離正道必將遭受懲罰。
再深入思考,我們可以發現“吳用賺金鈴吊掛,宋江鬧西嶽華山”這一故事還反映了周易哲學中關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