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後漢興衰歲月悠,漢元通寶載春秋(第1/3 頁)
一、七律詩詞歌賦解析《周易哲學視角下的後漢與漢元通寶解析》
(一)《七律·周易觀後漢與漢元通寶》
後漢興衰歲月悠,漢元通寶載春秋。
陰陽易變藏玄妙,世事無常蘊智謀。
象數紛繁思舊跡,乾坤浩蕩憶前疇。
哲思深蘊通今古,文化傳承意未休。
(二)詮釋:
這首七律以《周易哲學視角下的後漢與漢元通寶解析》為主題,透過描繪後漢的興衰與漢元通寶的承載,體現了周易哲學中陰陽變化、世事無常的道理。同時,詩中也表達了對歷史遺蹟和文化傳承的思考與感慨。
詩的首聯“後漢興衰歲月悠,漢元通寶載春秋”,指出後漢經歷了漫長的興衰歷程,而漢元通寶則見證了這段歷史歲月。
頷聯“陰陽易變藏玄妙,世事無常蘊智謀”,強調了周易哲學中陰陽變化的深奧道理,以及世事無常所蘊含的智慧和謀略。
頸聯“象數紛繁思舊跡,乾坤浩蕩憶前疇”,描述了漢元通寶所蘊含的眾多象數之理,讓人追思往昔的遺蹟,同時感受乾坤的浩蕩,回憶過去的情景。
尾聯“哲思深蘊通今古,文化傳承意未休”,則表達了周易哲學的智慧深深蘊含其中,貫通古今,而對文化傳承的意義也永遠不會停止。
整首詩透過對後漢和漢元通寶的解析,展現了周易哲學的深邃內涵和歷史文化的魅力。
(三)關於漢元通寶的梗概等詳細介紹:
1. 經典梗概:
漢元通寶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是五代十國時期後漢的鑄幣。後漢隱帝劉承佑乾佑元年(公元 948 年)開始鑄行,三年後(公元 950 年),後漢滅亡,錢幣停鑄。它是中國最早的國號通寶錢之一。
2. 主要內容:
錢面文字:面文“漢元通寶”為隸書直讀。其中,“元”“通”“寶”三字完全移用唐“開元通寶”錢範,唯“漢”字別體,書近行楷且有簡筆。
形制規格:只有小平一種形制,直徑在 22 - 25 毫米左右。錢背多有星、月紋等紋飾。
3. 在歷史發展中的一些特殊情況):
由於後漢存在時間較短,鑄幣時間僅有三年,所以漢元通寶的鑄造量相對較少,這也使得它在後世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而且其版式較為豐富,有右挑元、遒勁版、雙挑元等特殊版別,每種版別的市場價格差異較大。
4. 經典典故(相關的歷史背景故事):
後漢是五代十國時期的一個短暫王朝,其建立者劉知遠抓住契丹滅後晉、佔據中原後大失民心的時機,於開運四年二月在太原稱帝,五月佔領洛陽、開封,收復後晉末失陷的河南、河北諸州,六月改國號大漢。這一時期鑄造的漢元通寶,見證了後漢的興衰歷史,也是五代十國時期貨幣鑄造的一個代表。
5. 歷史背景: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動盪時期,政權更迭頻繁。後漢建立在後晉滅亡的基礎上,當時社會動盪不安,經濟發展受到一定影響。為了穩定經濟和加強統治,後漢政府開始鑄造漢元通寶。
7. 材質規格:
材質:主要為青銅。
規格:常見的直徑在 24 毫米左右,厚度約 1.2 毫米,重量在 2.9 克左右,但也存在一些尺寸和重量略有差異的錢幣,可能與鑄造工藝和批次有關。
8. 從其鑄造目的等方面理解):
從鑄造目的來看,漢元通寶的鑄造主要是為了滿足當時的經濟交易需求,促進商品流通。同時,作為一種國號通寶錢,它也具有一定的政治象徵意義,代表著後漢政權的權威性和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