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新職工崗前培訓(第1/3 頁)
第二天,霏霏放假。上午,她帶著夏伊依熟悉了一下週圍的環境。一路上,她都在熱心地跟夏伊依介紹:超市在哪裡,菜場在哪裡,哪家小吃店的早飯好吃,哪家的奶茶最好喝……
中午,霏霏帶夏伊依去學生食堂吃飯。醫院和醫學院是挨著的,醫學院有兩個食堂。醫院的食堂還在建,估計下週就可以試營業了。
夏伊依吃著醫學院食堂的飯菜,環顧四周的學生,對霏霏感慨道:“我這不就是從一個大學到另一個大學嗎?我怎麼覺得自己還是學生呢?”
霏霏笑了,“你起碼還換了一個大學!我卻連地方都沒換。我以前在醫學院上課,然後在醫院實習。現在上了班,感覺和從前沒什麼區別。”
“你們班同學有多少留在本院啦?”
“最多四分之一,十個左右吧!”
夏伊依很是詫異:“啊?怎麼這麼少?”
這個醫學院是國內頂尖的幾所醫學院之一,甚至有個別同學的高考成績足夠上清華北大。
霏霏所在的班級是七年制碩士班,也就是本碩連讀班,他們的高考成績也都是非常拔尖的。拿霏霏來說,她當年完全有考清華北大的實力,可惜高考發揮失常,才報考了這所醫學院。
如此優秀的霏霏卻沒能去臨床的神經內科,而是去了提供技術支援的超聲影像科。為什麼?因為醫院現在最喜歡招博士,尤其是搞科研的海外名校博士。就算醫院放寬了條件,招碩士研究生,名額很少不說,而且一般只要男生。
那些想要留在本院的女碩士,只能改行去一個陌生的科室重新學起,比如說霏霏,還有她的一個同學馬麗亞,也是女生,以前學的是呼吸內科,如今轉去放射科拍ct。
不想轉行的同學只能去下一級的醫院,去當小池塘裡的大鯨魚。
夏伊依替霏霏感到可惜,“你這樣不就等於前面七年都白學了嗎?”
霏霏卻沒有抱怨,“也不能這麼說,我們前面幾年是不分科的,都要學。後面才選了方向,重點學習專業知識。我選擇留下來,因為醫院這個平臺對一個醫生來說,非常重要。在小醫院,我可能沒有機會接觸那麼多的疑難雜症,也就沒有機會不斷的提升自己……”
霏霏的一席話讓夏伊依發現,現在的醫生,至少這家醫院的醫生都挺不容易的。搞臨床的醫生要想評職稱,必須要在核心期刊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
醫院的病人非常多,這些搞臨床的醫生每天從早忙到晚,病人都顧不過來,還要他們寫論文?雖然臨床醫生對此怨聲載道,可規定就是規定,他們只好犧牲陪伴家人的時間來搞科研。
所以說,不光是這家醫院的醫生不容易,他們的家屬也不容易。
吃完飯,夏伊依和霏霏一起回家備考。夏伊依要考註冊會計師的大綜合考試,霏霏要考執業醫師資格證。
夏伊依看到了霏霏的考試用書,只有兩本,一本《內科學》,一本《外科學》,可每一本書的厚度都足以跟她的審計課本相媲美。關鍵是,霏霏要把這兩本書差不多都背下來!
想當年,為了考cpa,夏伊依費了老大的勁兒才把半本《審計》背下來。這樣算下來,霏霏要記的東西至少是夏伊依的四倍!
夏伊依暗自慶幸:幸好我當年沒有報考醫學院!醫學院的考試實在太可怕啦!
可霏霏卻不以為然,她告訴夏伊依,這些內容他們一上大學就開始學,已經耳濡目染很多年了,記住這些東西,並沒有她想象的那麼難。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醫生,透過執業資格考試只是最簡單的第一步。
夏伊依再次感嘆,當一個合格的醫生真是太難啦!還好,我只是一個小會計。
晚上,霏霏開啟電腦看《實習醫生格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