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母親(第2/2 頁)
百左右願意進城落戶,剩下的想要等到春暖花開離開鄴州,許多都想要回到故鄉。”
謝知筠道:“六百人倒是不算少了。”
衛戟咬了一口熱騰騰的肉包子,三兩下嚥進肚子裡,喘了口氣才繼續道。
“前幾年仗打得厲害,城外的良田大多荒廢,後來咱家定府鄴州,百姓陸續迴歸,城外的良田才重新被耕種,不過當時是按戶劃分的田地,許多富戶也出了一部分零散的田地,這樣百姓才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錢。”
城中的百姓其實大多都是做小本買賣的,各種餐食鋪子,米麵糧油,布匹茶點等,但凡生活能用到的東西,城中都有的賣。
也有部分百姓住在城郊和城中的邊緣,白日出城耕作,耕種米糧,算是城中住的農戶。
同村縣的農戶相比,除了多了一份鄴州的戶牒,其餘並無不同。
流民們沒有身份,其實都是黑戶,所以他們不用交稅,這是許多人失去家園親人後會流落街頭的原因。
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不用交稅,不用想著攢出一口米糧給家人,今朝有酒今朝醉,能活一天是一天。
但他們也想要落葉歸根。
如今天冷,鄴州左近都算是暖和的,等到春暖花開,他們就會離開,繼續踏上歸途。
謝知筠雖常年在謝氏,幾乎不怎麼出府門,卻也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閨閣小姐。
“且不提要離開的流民,要入城的流民住在何處,以何為生?”
謝知筠如此問。
衛戟也並不驚訝她的敏銳,他放下筷子,想了想道:“城外的良田幾乎全部分完了,現在只有位置不好的旱田,另外城中的夜香,淨掃,夜晚治安,防火隊等都缺人,願意做這些苦活的都給登記。”
衛戟說到這裡,忍不住抓了抓頭髮。
他咧嘴笑了笑,頗有些自嘲地道:“說實話,處理這些民生瑣事比打仗難得多。”
衛戟搖了搖頭:“他們一嚷嚷我就頭疼。”
謝知筠抿嘴笑了。
她給衛戟盛了一碗蓮藕排骨湯,讓他補補腦,這才道:“其實也好辦的。”
她道:“原來族學中有個老先生,曾在先秦國子學做過博士,我受過他的教導,對他的記憶很深。”
謝知筠一邊回憶,一邊抬眸看向衛戟。
她杏圓眼兒微微上挑,眼尾飛出一抹神采飛揚,她那雙黑葡萄一般的琉璃眼珠璀璨生輝,搖曳出一室星光。
她眼中似有星火。
謝知筠對衛戟道:“夫子曾經說,民生便是予民所需,他們要什麼,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朝廷盡力滿足就是了。”
“大多數百姓不求大富大貴,只求平安順遂,”謝知筠道,“你願意聽他們的話,見他們的苦,解他們的難,那鄴州就會越來越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