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第2/2 頁)
知,家裡老老少少吃了飯就坐在院子裡點著燭一塊兒做數口粥。
張家的孩子除了拿錢和吃飯的時候會由衷欣喜外,其他時候都恨不得沒過年這回事。就是因為南水縣要遵守的風俗實在太多了,光幹活就能從年末幹到年頭,還件件不重樣。
像臘月二十六本來家家戶戶都要用雜米紅豆熬粥,聽說在這天喝了粥就不會生病。只這樣日日耗費糖油的日子除了大戶人家實際上也少有人按著黃曆過的。
大家基本都只揀一二樣沾沾節氣,像數口粥就有很多地方不做,但因為張家有大夫這一天也格外重要了。張阿公不知給多少小孩子看過病,大人覺得吃了張家的粥能更容易沾到藥神的福氣,所以年年這會兒都有許多人家寧願花錢也要從張家拿一碗數口粥回去。
張阿公便往裡調了著補身的藥材,誰家來要,兩文錢能拿走一大碗。
這種大鍋粥得在院子裡架了木材用大釜煮,李氏忙不過來,便讓全家人都跟著一塊兒做。
張知魚手上洗著紅豆,想的卻是晚間那個雞湯吊味兒的糰子。顧家看著也只是尋常富戶,就能這樣奢靡,善堂的三姊妹卻不知今夜有沒有被子,又能不能挨過這個冬日呢?
一家人累得腰痠背痛才熬了一大鍋粥出來。
月姐兒捶著腿賴在二姐身上舒服得眯了眼:「要是咱們家永遠能這麼窮就好了,不然每天得累成什麼樣兒?」
王阿婆最近精神好些也在院子裡坐著烤火,抬手就給了小閨女一巴掌:「小猢猻,大過節的吃飽了又在這胡咧咧。」
李氏看著幾個鼓鼓的肚皮深以為然,手一指就讓幾個姐兒把剩下的活兒幹了,魚姐兒掃地,水姐兒月姐兒洗碗,還沒大人腿長的夏姐兒拖了個大鍋蓋跟在抬著桶的張大郎後邊跑。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