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部分(第2/5 頁)
一條戰船,都要承受敵方所有戰般的轟擊,比拼的是毅力與準頭,場面既壯觀又暴烈!
具體到騎兵隔空對投短矛,則更加殘酷的多,船隻中了炮彈不見得會沉,而騎士中了短矛,只能是斃命墜馬!
在這樣的純實力對拼中,雙方都全無保留,盡最大可能把自已攜帶的短矛投擲出去,以期給對方造成最大的殺傷!
這也是曾大牛行險一搏的最根本原因,他必須要消耗掉慕容部的短矛,才有施展返身騎射的可能,那時,別說五萬騎,就是十萬騎,只要攜帶的箭矢足夠,都會被慢慢磨死!
矛影交錯中,慘叫四起,不過,慘叫聲並不密集,其中竟還間雜著咳嗽聲!
原來,兩軍都處在濃煙的籠罩範圍之內,不能盡最大力氣把短矛擲出,射程與威力難免受了影響,另外在擲出之前,大多數人會習慣性的猛吸一口氣,這一猛吸,就把嗆人的濃煙吸入了肺中,於是,再也忍不住的劇烈咳嗽,短矛的力道與角度也是大受影響。
而且秦軍的圓盾是特製的,能吸收短矛的大部分衝擊力,他們身著的鎖子甲專鎖刺擊,比竹片的防禦效果更好,所以雖然在人數上,也就是短矛攜帶量上處於絕對下風,但各種因素一綜合,當場陣亡的將士反而要遠遠少於慕容部。
這沒辦法,慕容部的騎士被短矛擊中那只有一個死字,而秦軍還存有生的可能!
天空中嗡嗡不斷,模模糊糊的黑影接連墜於馬下,在不間斷的投擲中,兩方的短矛僅一次平行交接,便已全部耗盡。
秦軍連忙兩隊合一,向著建康方向奔逃,接下來,將是他們最為擅長的返身騎射,沒有短矛的慕容部,就如沒了牙的老虎,空有一身美麗的皮毛徒惹人覬覦。
就差幾百步的距離,慕容部自然不可能放任秦軍衝向建康,於是呼喝連連,緊緊追了上前。(未完待續。。)
第四一八章 強攻石頭城
一追一逃間,兩軍始終保護著百來步的距離,在陣陣有節奏的弓弦響動中,慕容部騎士也以類似的節奏墜落馬下,如果慕容皝在場,立刻會制止追擊,領著全軍撤退,沒有短矛,再精銳的騎兵在秦軍面前,也什麼都不是。
然而,慕容部的將領卻沒意識到,昏暗的夜色遮擋了的視線,使之不能及時覺察自已一方正漸漸墮入下風當中,直到半個時辰後,才猛然醒悟為何追了這麼久還未追上?再一細細打量四周,才發現騎隊已經嚴重縮水!
驚懼之下,只得下達撤退的命令,全軍放棄追擊,向正北方的江乘退卻。
曾大牛並未下令追擊,跑了這麼久,將士們能強撐的住,馬兒也吃不消了,更何況強行追趕,他沒有把握在對方退回三十餘里之外的江乘之前,全殲還剩下三萬出頭的慕容部騎兵。
這個時候,秦軍大約處於華山以西三十里地界,距離建康只剩下八十里左右了,路上再無阻隔,而時間也僅是子時(晚上十一點),因此並不急於趕路,全軍緩緩回撤華山,收撿戰亡將士的屍骨。
慕容部的屍體自然不理會,而秦軍陣亡將士竟破天荒的達到了近三千人,全都是在那片刻的短矛互擲中身亡!
由此可見,雖說作了最充足的準備,環境也起到極大的干擾,但戰況之慘烈亦是可見一斑。
看著眼前那一排排面容平靜,再也不能開口的同伴,每個人都失去了說話的心情。皆是虎目垂淚。默默的圍成好幾圈。向他們作著最後的道別。
“呼~~”曾大牛吐了口濁氣,揮揮手道:“統計好陣亡弟兄們的名姓,大夥兒都辛苦點,就地把他們都葬了罷。”
一名將領卻拱了拱手:“曾將軍,這鎖子甲要不要除去?鎖子甲價格昂貴,只要修補下還可以使用。”
曾大牛目中立時泛出一縷寒光,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