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明途律師事務所 > 第67章 南北黨爭

第67章 南北黨爭(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大明:我每天一個未來快遞,老朱心態崩了!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想離婚分江山?我過繼朱棣給朱標小馬寶莉:她在秩序彼岸漢末新傳:國賊呂奉先十三皇子穿越三國做將軍從落魄書生到一品富商小馬:編寫之眷龍珠之賽亞人貝吉塔人在奧特,開局獲得地球意志饋贈四合院:胎穿成一大爺的女兒後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爺的了?斬神:諸神代理人,開局定海神針三國大軍溼家大明:老朱假死後,我登基鬨堂大孝被海盜打劫了,最後成了皇帝弒兄殺父,我登上大位關於南朝貴公子是我冒充的這回事

北京城內。

順治皇帝心緒不寧,中秋月圓之際,卻無賞月之興。三路大軍的戰報紛至沓來,無一佳音。更令人憤懣者,軍中主帥與旗人將領相互指責,彼此推諉戰敗之責。

此際,豈是爭論之時?

此際,當思如何抵禦明軍三十萬之眾!

他知道朝廷中滿人和漢人之間的矛盾,實際上,這種矛盾是他有意推動的。

滿洲八旗兵的數量在入關初期總兵力為十萬,其中已包括了漢軍和蒙古兵,真正可以披甲出征的滿族軍士不過幾萬人。到現在,滿族軍士更少了。清廷不得不調整戰略,更多地利用漢族軍隊來執行關鍵任務。同時,在戰術上也進行調整,如在關鍵戰役中讓綠營兵和漢軍打前陣,而滿洲兵將則處於二線,以減少自身傷亡並監督漢軍。

滿洲八旗是滿清的根基,但他們人數太少,不能承受太大的損失,否則就會失去對漢人官員的威懾力。但滿族議政大臣制度又讓他覺得處處掣肘,必須要有漢人官員來平衡。

漢人官員也很重要,皇帝還需要依靠他們去對抗明朝的殘餘勢力,去對付那些數不清的刁民,還要防止他們造反,所以也不能對他們打壓得太過分。

現在應該怎麼辦?

繼續讓三路大軍進攻嗎?

這顯然不現實,漢人的軍隊基本已經被打垮了,滿人也捨不得使用自己的軍隊。如果滿族軍隊再次被擊敗,那滿洲八旗不可戰勝的神話就會徹底破滅,這是不能接受的。

讓大軍撤退嗎?

這也不行,三路大軍伐明是皇帝親自下的命令,現在一點成績都沒有,就灰頭土臉地撤退,皇帝的威望和麵子何存?

和明朝議和停戰嗎?

這更不可能!自從明朝退到西南之後,他們的戰鬥力大增,屢次擊敗滿清軍隊,現在正是士氣高漲的時候,不可能停下來。而且,如果主動提出議和,天下的百姓就會看出來,滿清並不是不可戰勝的,各地的反叛就會蜂擁而上。

順治皇帝犯了難,論他怎麼選,都是兩頭為難。

順治帝揉了揉眼睛,心中感到無奈。現在,既沒有力量繼續前進,又不甘心就這樣退卻,只能這樣僵持著。

他只能將球踢給眾大臣,看眾大臣有何見解。

三路大軍奏報在京在朝堂上引來了軒然大波。

滿清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少傅兼太子太傅鈕祜祿·遏必隆,面色漲紅,聲如洪鐘:“皇上,我滿洲八旗的勇士們,自入關以來,所向披靡,戰無不克。明朝殘餘,不過是苟延殘喘,此際絕不能手軟,必須乘勝追擊,一舉殲滅!”

吏部尚書陳名夏,從容站起,聲調平和:“遏必隆大人,戰爭固然重要,但國家之本在於百姓之安寧與富庶。連年戰亂已使百姓疲憊,若再興兵,恐激起民變,動搖國本。”他是滿清漢官集團的“南黨”,代表的是江南地主的利益,自然要為此多多謀劃。

遏必隆目光如炬,直視陳名夏:“陳大人,莫非您覺得明朝餘孽尚有可乘之機,欲行兩面之計?”

陳名夏一時語塞。

遏必隆不待他回答,又道:“皇上,臣有密報,陳名夏與永曆朝廷暗通款曲,有投敵之嫌。”

順治皇帝的目光轉向陳名夏,滿是審視。

陳名夏急切辯白:“陛下,臣對大清忠心耿耿,天地可鑑,日月為證!”

遏必隆手舉一封密信,呈遞順治皇帝。

信中所言,令人震驚:“朕悉卿事賊,出於無奈。今朕潛調兵馬,圖謀討賊,望卿阻其兵發。大明光復之日,卿必獲爵賞,茲事體大,宜加審慎。”

順治帝閱畢,神色複雜。

陳名夏面色沉重,沉聲道:“陛下,臣自歸順以來,一

目錄
死而復生做島主食戟:這個世界有些怪抗戰:擁兵百萬,你叫我師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