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發兵遂寧(第2/2 頁)
吳三桂眉頭緊鎖,他知道劉文秀不是無的放矢之人,此舉必有深意。是準備製作攻城器械?還是準備挖掘地道?或是瞞天過海,暗渡陳倉?
他決定再次派出斥候,密切監視明軍的一舉一動,同時加強城防,以防不測。
劉文秀也派出斥候打探訊息,發現遂寧城守軍一動不動,穩如泰山,便知道吳三桂不敢輕易出城。
明軍大營中,劉文秀正與眾將商議著接下來的行動。他知道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勇猛異常,硬碰硬絕非上策。他需要一個更為巧妙的計劃,才能在這場戰鬥中佔據上風。
此番他帶來了三千火銃兵,準備在對抗關寧鐵騎時派上用場。
之前他在貴陽時,聖上曾在酒後與他談過對抗騎兵之法,雖然聖上所說的“坦克”“馬克沁”這些詞他聽不懂,但他還是抓住了關鍵——那就是用火器。
火銃雖不及火繩槍射程遠,彈藥更換之緩慢也常被人詬病,但它所蘊含的破壞力卻遠非火繩槍所能比擬。它的子彈沉重,裝藥量充沛,在短兵相接的戰場上,它能夠撕裂最堅固的鎧甲,即使是重灌騎兵也難以抵擋其雷霆一擊。
而聖上所言的“坦克”,在劉文秀的想象中,應是一輛能夠自主移動的鐵甲戰車,將紅衣大炮的威力與戰車的機動力合二為一,使其成為戰場上的移動堡壘。
儘管劉文秀對鐵甲戰車如何自行移動一無所知,但他懂得製作衝車。他想,若將火銃手置於衝車之上,不也能邊移動邊施以致命打擊嗎?
面對吳三桂的閉門不出,劉文秀卻顯得從容不迫。他每日派遣士兵深入山林,精心打造攻城的利器——衝車,並讓將三千火銃手分為四十隊,每隊配備一輛衝車,並配移動衝車的步卒五十人。每日操練移動射擊之法,準備以巧破力。
在此期間,賀九儀、王自奇、袁宗第等將領紛紛請戰,熱血沸騰,但都被劉文秀一一攔下。
他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時機未到,便需耐心等待。
眾將無奈,只得回營厲兵秣馬,摩拳擦掌,時刻準備著劉文秀的一聲令下,便如猛虎下山,直撲遂寧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