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陽燧(第2/2 頁)
十幾天,全程依靠手工,經過四十七道工序才能燒製成功。
在古代技術不發達,其中任何一道工序出了問題就會導致失敗,燒製琉璃,不但需要技術,還需要運氣。
而且模具也只能用一次,如果失敗,還需要工匠重新制作模具,所以傳世下來的琉璃器很少,也很珍貴。
總結起來就是,琉璃製品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的,而玻璃卻能批次生產,價格就差在這裡。
十年前,一件唐代琉璃葫蘆瓶就拍出過1.25億,兩年前,同樣是唐代琉璃玉壺,拍出了1.62億的天價。
而明朝之後的琉璃,其實是工匠自己研究出來的,雖然也叫古法琉璃,可工序上無法完全復原,不管是材質、造型還是技法,都落了下乘,價格自然也低了不少。
乾隆時期的紅鳳凰琉璃壺賣價只有200萬美元,清代琉璃觀音也只能拍出125萬的價格,沒有款識,也沒有故事的琉璃製品,大概也就幾十萬,價格天差地別。
在何仁給直播間的寶友科普琉璃的時候,現場的競猜也已經完畢了,倒是有不少寶友猜對了,拿到了電視臺送的小禮品。
大部分觀眾能猜到是金質的鏡子,也有一部分觀眾看出了上面鑲嵌的玉和琉璃,但是沒有一個人能猜到是陽燧。
這時淑淑又讓何仁和周偉上臺鑑寶,這次周偉就聰明多了,他站在那裡一言不發,只是示意何仁先開口,他怕自己說完一大堆,何仁又來了一句“俺也一樣”……
何仁一點都不怯場,琉璃的知識他早就看過,不然剛才也不可能脫口而出,不過為了保險起見,何仁還是開啟了鑑寶眼,但是系統顯示的內容卻嚇了他一大跳。
名稱:金質螭龍紋嵌琉璃陽燧
年限:兩千兩百五十年
那不就是春秋戰國時期?
何仁震驚地看著面前這位穿得像農民工的持寶人,他終於知道這人為什麼要偽裝了。
這東西肯定不是好路來的,多半是盜墓所得,這人上節目鑑寶就是想要讓專家給出一個春秋戰國的結論,然後才好拿出去拍賣。
如果是清仿的,價格也就三五十萬,但要是戰國時期的,起碼翻十倍,五百萬都打不住。
當然,更讓何仁震驚的是,五百萬,就超過了初級鑑寶眼的範圍,這個陽燧,到底是真是假?
萬一真是清仿的,何仁又該如何應對?
何仁眉頭緊鎖,現在他只能憑藉自己在書本上看到的那些知識現場鑑定,這要是在節目上打了眼,人就丟大了……
周偉看何仁的樣子,以為何仁不熟悉琉璃器,隨即笑道,“何專家,怎麼不說話了?要不我先來,你再‘俺也一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