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第1/2 頁)
在與敵人開展鬥爭中,不管是在戰鬥中被俘還是被敵人秘密逮捕,都不得向敵人投降,要堅定不移保守革命秘密,寧死不屈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
避免無辜的人民群眾受到敵人的屠殺,就是要跟敵人開展面對面的戰鬥,制止、破壞敵人的行動計劃,擾亂敵人的進攻陣線,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使敵人的整個清剿行動受到重創,從而達到拖延、拖住、拖垮、拖死敵人的清剿行動的目的。
凡是轉移到山裡的農會會員,全部參加風荷塘農民自衛軍總隊,農民自衛軍總隊長由董依擔任,農民自衛軍總隊分成三個大隊,一大隊由董依兼任大隊長,二大隊由孫逸剛任大隊長,三大隊由朱泰安任大隊長。因為農民衛軍只有從呂慶林當時的家丁手裡奪來的一百多條槍枝,每個大隊只能分三十多條,其他的隊員,全部持大刀、梭鏢、長矛、戟等,這些格鬥拚剌用的武器,燈順鐵匠鋪早就打好了一批,基本能保證每個會員有一件武器。
戰鬥部署,董依的一大隊負責對付在風荷塘鎮的敵人,孫逸剛二大隊負責對付進攻西荷灣的敵人,朱泰安三大隊負責對付進攻風荷灣的敵人。
戰鬥策略,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儘量把敵人往山裡引,借地形優勢,跟敵人周旋,尋機殲滅敵人。
會議邀請了鎮長黃志棋參加。
會議各項工作討論和佈置完畢後,黃志棋對其他的決定沒有提看法,並且肯定董依作為風荷塘鎮農民運動的領導人,對當前對敵鬥爭的形勢估計很充分,意見很成熟,作為局外人,他很欣慰。但是,對三個大隊的農民自衛軍分擔三個地方的抵抗敵人的任務,他表示反對。他認為,一個大隊只有三十多條步槍,而且農民自衛軍從來沒有打過正規的仗,武器裝備落後,人員力量不夠,作戰經驗沒有,要跟成團建制的正規化的軍隊面對面的進行戰鬥,均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因此,他建議,農民自衛軍不應該跟敵人正面發生衝突,最好的辦法是集中行動,選擇一個點,行敲山震虎之計,讓敵人內部首先產生分歧,從而拖住敵人的進攻速度,迫使敵人延緩清剿行動。黃志棋鎮長分析了敵人的可能採取的清剿動作,東線七團加強團,一個團留在風荷塘鎮,負責抓捕風荷塘鎮的革命者,一個團會進攻風荷灣,而呂慶林的民團,會負責進攻西荷灣。黃志棋特別強調呂慶林的民團不會攻打他的老家風荷灣,因為他不想給家鄉人留下太不好的印象,而且,他在風荷灣規模龐大的園林住宅,已經布有重兵把守,以守為攻配合國軍進攻,把進攻風荷灣的罪責推給東線七團,讓國軍承擔老百姓的情仇憤恨。
那麼,敵人在風荷塘鎮的行動,恐怕不會有什麼效果,因為風荷塘鎮主要是周邊農會組織活動的中心地帶,他們本身不在風荷塘鎮,敵人只會抓去一些他們認為涉嫌農會組織的居民,有可能屠殺,有可能拷打追查農會組織成員,也有可能做做樣子後都放掉。而且,師長張拓樸對這個清剿行動持消極態度,他可能會儘量抑制過度的行動。因此,風荷塘鎮應該棄守,隨敵人怎麼行動,要發生的犧牲,是沒有任何辦法可以制止住的。
風荷灣,西荷灣,是敵人重點進攻地點,大部分農會會員、農民武裝隊員都發自這兩地,西荷灣有一百戶人家,風荷灣有五百多戶人家,我們不可能將這六百多戶人家全部拉到山裡去,而且,老老少少,也不可能到山裡去,只能轉移走主要骨幹。那麼,留下來的農會會員、自衛隊員的家庭成員,就會成為敵人打擊的物件,甚至可能發生集體屠殺事件。因此,農民自衛軍的對敵鬥爭的重點,就應該放在風荷灣、西荷灣兩個地點,儘量保護這兩個灣老百姓受到最小的迫害。
至於其他的小村子,小灣子,也有農會組織的成員,自衛軍隊員,敵人的第一波攻擊暫時還顧不上。除了能轉移的就轉移外,留下來的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