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第1/2 頁)
未久,終抵太學。
太學最早由大儒董仲舒提議,漢武帝創立。創立之初,學生僅五十人。後來規模漸漸擴大,漢昭帝時,增至一百人,漢宣帝時,增至二百人,漢元帝時,增至一千人,漢成帝時,增至三千人,後王莽對太學進行大肆擴張,人數一舉過萬,魄力看似不小,但和東漢皇帝一比就有些小巫見大巫了。
畢竟東漢以後,大興文教,開國皇帝劉秀本人就曾是太學生,以後歷代皇帝都對教育大禮支援,本初元年頒布的《學而優則仕詔》使得太學生人數多至三萬餘人,可以說東漢是中國前所未有的教育普及時代。
太學乃傳授五經之所,《易》有施、孟、梁氏、京氏,《尚書》歐陽、大、小夏侯,《詩》,齊、魯、韓,《禮》,大、小戴,《春秋》嚴、顏,共十四位博士加博士祭酒共十五人,皆為今文經學。東漢除今文經學外,還有古文經學。太學之中,古文經學未立博士,但並不禁止學生學習。
下了馬車,留眾人在外看守馬車,自己單獨進入太學大門,能容納三萬餘學子的地方自然不會小,畢竟東漢皇帝不斷支援擴建,裡面高低錯落的建築鱗次櫛比,足有幾千間之多,隱然一城之貌。
道路兩旁種滿槐柳、竹林,景色宜人,然而越是進入,心裡越是疑惑,蓋因走了半響周圍所見,人煙稀少,倒不像一個數萬學子的大型學校,更像是一個空村莊。而且路上所遇之人甚少,見到他後都立馬避讓,眼色慌張,讓他不由嘀咕自己看著有這麼可怕嗎?
帶著滿腦子的疑問,伏泉進入太學署地,辦公小吏是一中年長者,接過他遞來的憑證,待確認完畢,為他測量身材,隨後進入後室取來一套長裾衣袍交給他。同時言道:&ldo;此服乃太學生之服,郎君既已入太學,以後需常穿此服。&rdo;聽其話語,想來這便是古人的校服了,只不過伏泉要提前一千多年穿了,而且是免費的,不像後世還要收費。
&ldo;諾。敢問足下,何以今日太學中,諸生如此之少?&rdo;
小吏詫異道:&ldo;郎君不知前時段司隸抓捕太學生一事?&rdo;
伏泉啞然,是了,自己最近被劉悝一事忙糊塗了,竟然忘了這事。的確,現在朝廷風聲未過,朱雀闕亂言一事還未平息,多數太學生當然不會隨意自在出行,防止出了意外被段熲不問是非強抓進大獄去。
第二十三章 舅父欲重演宮變乎?
問明太學生住舍地址,出了太學署地,知曉為何太學人煙稀少後,伏泉並未離去,而是向太學生的住舍而去,此時太學諸生皆不在外面,只能是在裡面了。
果然,剛到一處住舍,便聽到裡面傳來一陣爭吵之聲,聲音吵雜,院內必有多人無疑。
&ldo;段熲可誅,依附閹宦,抓捕吾等聖人子弟,真乃吾涼州之恥……人之雲亡,邦國殄瘁……&rdo;只聽一人剛說完,後面之人都跟著附和。
&ldo;人之雲亡,邦國殄瘁!&rdo;
……
不斷有人呼喊這詩經裡的八字,伏泉聽後冷汗連連,暗道或許東漢覆滅,更多的原因是因為執政者掀起黨錮,禁錮士人,引起士人反彈,最終炮製了一場滅亡鬧劇。
人之雲亡,邦國殄瘁,出自《詩經&iddot;大雅&iddot;盪之什》,是諷刺周幽王亂政亡國的,意思是賢人死亡了,國事危殆。這些太學生此時大喊此句,意思十分明顯,暗指他們這些賢人忠臣,士人學子都跑光了,國家肯定將要困頓滅亡了。
走進一看,一處寬大別院裡,不少統一穿著玄色方領長裾衣袍的學子正憤恨吶喊。他們中間既有總角、束髮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