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巴蜀之地(第1/2 頁)
從《觀山指迷賦》的含糊指示,就可以看出封師古在設計地仙村機關方面的巧妙用心,讓人對他的才智與手法感到驚歎。
他輕聲喚醒旁邊的黑背老六,兩人共同決定深入探索。
就在距離那個令人不安的死屍不遠處,墓道突然拐了一個彎,轉過拐角後眼前的景象忽然開闊了許多,一個更大的空間展現出來。
牆壁的凹槽中整齊排列著一排排猩紅色的小“樓房”,數量多得難以計算。
近距離觀察後發現,這些“樓房”實際上是一塊塊拳頭大的石棺組成的,形狀規整,棺蓋帶有輕微的拱度,顯然不是近現代物品。
簡單計算一下,估計這裡的小石棺數量可能已經超過了數萬個,每個都刻有不同的標記:星辰圖、八卦、五行、六壬等各種古老符號,有的是文字元號,有的是圖案形式,讓人應接不暇。
關於那個傳說中的棺材山脈,江浩天和黑背老六心頭湧現許多假設。難道這些形態各異的小石棺真的是從棺材山脈帶來的嗎?那麼它們的主人們是誰?為什麼他們會埋在這裡?
最讓人不解的是,既然這麼小的石棺不能用作正常喪葬用途,裡面又到底藏匿著什麼樣的秘密?
兩人握緊火把,緩緩繞行這片小石棺的世界,只見周圍有幾扇石門散佈其中,墓道佈局猶如一張複雜的蜘蛛網。
除了名為“空亡”的大門孤單地敞開,其他的出口均緊閉並以堅固的鐵銅混合物焊接牢固,顯而易見與外界完全隔絕。
這種情形讓兩位探索者頓悟:傳說中的地仙村古墓,並非在這區域之內,而是隱匿在更加深邃的地方。
回想《觀山指迷賦》中關於棺材樓及古墓遺蹟圖的描述,二人的信念愈加堅定。
只有找到烏羊王古墓內所藏的地圖或其他指南物,才能夠揭示地仙村的秘密。
那些看似普通的小棺材實際上可能是開啟機關的重要鑰匙。只要足夠慎重,避免觸碰,就應當沒有危險。
儘管《觀山指迷賦》的內容複雜晦澀,但其內的智慧常常能夠簡練高效地解決問題。
對於“二十四千一百一七”的難題,二人明白理解它的答案極少有人知曉。不過如果此數確實正確,他們對解謎棺材並取寶抱有極大的信心。
無論墓內大小棺材歷史悠久與否,尋寶規則亙古不變——必先在東南方位點亮火把,象徵對未知的尊重和警惕。
檢查過那些古老的、靜默不動的棺木之後,江浩天開始計劃下一步。
他輕輕抽出一細長燭臺,打算在墓室東南的一角點燃它,這曾是他在多次冒險中驗證過的安全措施。
然而,今次的情景與以往大相徑庭。
連續點燃了三根蠟燭,每點燃一支就被神秘的力量即刻熄滅,好似遭遇了隱形的壓制。
雖然墓室內部靜如深淵,蠟燭也是精心準備,排除了所有外界干擾的因素,但仍出現這般異常情況,暗示著即將發生不詳之事,江浩天的擔憂也因此加重。
吸了一口氣,試圖安撫激動的情緒,他重新點燃火柴。直到第四次,蠟燭才發出了極其微弱的光芒。
那點燭火,如同生命垂危般的細弱,發出奇異綠色的火焰,在夜幕下沉寂不安地顫抖。
這一跡象清楚地表明瞭火光之力過於脆弱,反映了深藏於這座古墓中未曾預見的險惡。
古代的尋寶專家認為這類異象稱為“鬼吹燈”,是評估墓內環境狀況的標誌。
自古以來,建造古墓的原則就是天地人和、四方平衡;不管是墓穴的走廊還是墓室內都嚴格遵守這一原則。
而破墳者們必須掌握的四項技巧——觀察、傾聽、詢問、檢驗之中,“問”尤其指的是利用各種手段來感知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