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頁)
呢?據我所知,為了宗教自殺的人不在少數。為了證明他們心誠,其實反而那是一種迷惑的狀態。記得一個精神病科醫生自殺前,曾經對我說,很想看看物質之外。我當時真的懶得解釋了。如果我想的夠多,應該問問他打算用什麼看?眼睛?但是我沒想到他會那麼做。也正是那之後,我再也不用種子那個比喻了。”
我:“什麼種子的比喻?”
她:“我不想說。”
我:“我很想知道,你也看得出,我是那種質疑的人,對於你說的那些,我並沒有完全接受,我也有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想法。所以,你告訴我吧?”
她極其認真的看了我好一陣:“我曾經對他說:埋葬一個人,意味著死亡和失去。但是埋葬一顆種子,代表著全新的生機即將開始。”
我:“原來是這樣……那個醫生理解的問題。”
她表情很沉重:“人的精神,其實是很複雜的,而且根據認知和角度,會產生無數種觀點。假設我說我喜歡紅色,有人會認為我喜歡刺激,有人會認為我在暗示想做愛,有人會認為我想買東西,有人會認為我其實餓了。但是我並沒那麼多想法,我就是喜歡而已,說出來了。你要是非得用潛意識和什麼分析法去分析,我也沒辦法。對於我跟你說的這些,我只是說了,至於你之後要自殺,要上吊,要結婚,要出家,都是你的判斷,不是我的。再次用種子來說明的是:我種下了,不代表我要呵護著發芽後的那一切,我也沒責任、沒義務、沒精力去照顧那些。我只是種下了,而已。更多的,超出我的承受能力了。如果沒有那種承受能力和辨析能力,最好什麼宗教都不要信,否則信什麼都是會出事兒的。”
我:“這的確是個問題……”
她:“我說了:精神,不屬於物質,誰也沒辦法去徹底的控制。如果能控制,只能證明一點:那個被控制的精神,是很脆弱的存在於物質當中。”
我:“你對此很悲哀嗎?”
她想了好一陣:“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精神,可以讓你決定自己的一切。但是你非要認為物質束縛自己了,那誰也幫不上你。物質之外,不見得是好事兒,當然也不見得是壞事兒。現在對於這點,我也沒辦法判斷到底是怎麼樣的。因為我只是看到了,並不是一個體會者。存在於物質了,那就存在著吧。而好奇想弄個明白的人,就去研究好了;懼怕未知不想問為什麼的,那就不去追尋;現在沒決定到底是不是去探索的,那就先猶豫著。沒人逼著你去做什麼,也沒有誰好誰不好的標準,沒有怎麼是聰明怎麼是愚鈍的衡量。精神是隨心所欲的,那就真正隨心所欲吧。在最低落的時候,可以開心。在最得意的時候,可以悲傷。這些都是精神帶來的。而不是物質帶來的。所以我告訴你,我不知道怎麼去形容,我沒辦法用物質的比喻來徹底的演繹精神的問題。我只能揭開魔術師身後幕布的一點點。剩下的事情,我也不知道。”
小白懶懶的抱著她的腿,把下巴枕在她的膝蓋上,愣愣的看著我。我能看到它的眼睛在閃爍。
我:“謝謝你,我吸收了。”
大約一個月後,某天中午突然接到她打來的一個電話。
她:“還追尋著呢?”
我:“嗯,繼續著呢。”
她:“你的好奇心沒有盡頭嗎?”
我:“你對於我好奇心盡頭的好奇心,也沒有盡頭嗎?是什麼讓您想起我了?”
她:“就是因為你的那份好奇心,無意看到一句詩詞想起你的。”
我:“誰的?哪句?”
她:“納蘭容若寫的那個……”
我:“嗯,知道了,‘人生若只如初見’。”
第三個篇外篇《人生若只如初見》
昨天下線前,有幾位一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