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臥談會第二章(第1/2 頁)
第二節
洪惠芬與高山的眉眼官司,高海雲並不知道,她到學校填完志願以後,發現高中同學裡並沒有人和自己填到一個城市的,他們都三三兩兩紮堆討論今後的大學生活,語氣裡充滿了嚮往和興奮。
高海雲覺得此刻的自己像是被隔離在他們的世界之外,明明之前還很要好的同學,轉眼間即將各奔東西,連聊天都顯得多餘。
垂下頭,高海雲離開教室,門外走廊裡,家長們、老師們、同學們都各自圍成自己的聊天團體,高談闊論喜氣洋洋。
高海雲觀察了一下,今天起碼有一半的同學是和家長一起來的,填完志願就和老師們聊在了一起,原來好學生的社交是這樣的。
高山和洪惠芬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加班,為了家中生計沒有一刻得閒,這些年來,如果不是學校要求,他們都不會來學校。
高海雲也不敢讓老師請家長,如果可以,家長會都不要請家長是最好不過的了,因為每次家長會,高海雲不是捱罵就是捱打,無論她考的好還是差,父母總沒有任何笑臉,彷彿她令他們蒙羞了。
高海雲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就讀的機械廠子弟學校,學校不分快慢班,但是分班的依據是成績排名,高海雲一直都是讀的一班,也就意味著不管在哪個學年階段,她的年級排名都是在前五十名以內的。
從小到大,高海雲也沒有在學校惹過事,比起隔壁陳家老二的三天兩頭請家長,她不知道省心多少,但是父母總沒有好臉色。
高海雲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次是她初三的時候,數學考了滿分,她滿心歡喜的拿著卷子回家的時候,洪惠芬正在和隔壁彭阿姨聊天,本來笑得燦爛的臉在看見她的瞬間,當場表演了笑容消失術,哪怕是見到了滿分的卷子也沒有任何改變。
高海雲甚至懷疑自己不是親生的。
讀書十二年,高海雲見識了別人家的家長,猶記得小時候,每年的兒童節別的同學都有家長陪著來學校參加活動,而她都是自己一個人;平時如果放學的時候下雨了,別人的家長會撐著傘來接同學;放學以後打掃教室晚回家了,別人的家長會因為擔心孩子安全而來接同學。
對比之下,她像個孤兒。這些年來,她學會了享受孤獨。
所以高中以後,她開始擺爛,反正無論她多努力,考出什麼樣的成績,父母都沒有好臉,都在別人面前說她如何不爭氣,那她這麼費勁幹什麼。
果然,高山和洪惠芬並沒有發現她成績下滑,班主任發現了她的消極心態,不止一次要求和她的家長溝通,希望對她的學習態度有所改善。
但是高山和洪惠芬一聽說請家長就二話不說先把她打一頓,然後才問什麼事。
去了學校以後回來又把她打一頓,罵她為什麼讀書不用心。
之後每天迎接高海雲的是更難看的臉色,高海雲當時就想著,如果我從這個家消失了,他們就不會臭著臉了吧。
然而她並沒有勇氣離開家。
班主任發現高海雲的家長來過學校以後,高海雲的精神狀態就更差了,成績下滑更快,偶爾幾次還看見胳臂上的傷痕,這是在家捱打了。
班主任無法理解高海雲的家長的腦回路,怎麼溝通效果會反著來呢?他頭一回對自己的表達能力產生了懷疑。
其實這一代的父母很多都是這種情況並不是個例,他們文化程度不高,為了餬口疲於奔命,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教育孩子,全指望學校的老師,反正考不好就打一頓,至於溝通?不存在的,有什麼是比打一頓更好的溝通呢?那就是打兩頓。
而在這種環境中的孩子,也意識不到學習是為了自己,他們覺得家長的嚴厲是愛面子。
親子之間長期無法有效溝通,最終的結果就是無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