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5 頁)
平給人類帶來了安定和幸福感。
最壞。壞在由於工業化城市化,人類對地球生態進行了大規模嚴重的破壞,直至氣候異常變暖,資源枯竭。人類的這種無節制的行為讓地球無法承受。
不可捉摸的氣候已不像過去那樣四季分明,有著明顯的規律。不,2009年冬,歐洲很冷,全球在氣候總體較暖的背景下突然沒有再現暖冬氣候。中國卻發生很古怪的氣候現象,突冷突熱,一天可以升9℃,一天也可以降9℃,水就更奇怪了,一些地區不停的降水,一些地區乾旱到百年一遇的境地。
人類太相信自己了。不斷地在三角洲沖積平原的地基上建高樓,一座超過一座,壯觀、奇蹟、只是不知何時是終點。迪拜更是填海再造,不驚世不罷休!
對人類而言,三角洲提供了人類生存與發展的諸多便利。起碼現在,三角洲城市的確已經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擁有一座座著名而文明城市。難道:越著名越毀滅,越文明也越毀滅?海平面上升,最先摧毀的正是這些地方,然後從三角洲溯江而上……人類無法接受!
我們可以開啟衛星地圖,仔細看看,看看沿海的陸地都是些什麼地方,是不是有赫赫有名的紐約、倫敦、上海?那些緊靠大陸城市和海島國家就更危險了:馬爾地夫、日本的東京、中國的臺灣和香港,還有東南亞和太平洋上的諸多島國……所以說,人類無法接受。
21世紀,太多不確定了。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危害程度不確定,經濟反彈直至是否可以復甦不確定,瑪雅預言所指外力破壞不確定,氣候究竟升高多少不確定……
人類的盛宴是否該結束了?上個世紀,空調被當作10大發明加以推廣,居功自偉。可也許空調是氣候上升的最大推動者,人類已無法想象在沒有空調的地方生活,尤其是城市。汽車也是氣候升高的“功臣”,它帶著空調,陪伴人類四處奔走。這樣的盛宴是否應該被叫停?如果面對毀滅,是否可以不要這些?可是,近70億人,每人都在追逐文明的結果:舒適、享受。誰能讓這一切停止或減緩呢?!哥本哈根會議?那個爭吵不休的會議總是在指責別人!
人類的文明發展與地球執行的規律是否存在悖論?人類的文明一定會帶來地球的制裁?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對此有“驚人建議”,他說,從地球的角度來考慮,理解它希望人類完全消失才能使大自然恢復到最佳狀態的想法。這個想法無異於“地球最好沒人”。鳩山的講話不知如何理解。
中國也有句老話: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我現在似乎有種頓悟,為何香港富豪們喜歡把房子建在半山,此乃喜歡水又怕水也!
如果氣候上升讓人類無法應對,如果我們的上海、廣州、臺北都將被淹,而人類又毫無辦法,那麼,我們只能祈求上倉:但願IPCC的研究結論是錯誤的!
可是,在看過一張張現場比較照片和一份份報告,以及科學家一句句諍言相勸,並且政治家開始為此忙前忙後後,我們選擇:相信。
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不斷默語:“生存還是毀滅,是個問題”,那是文學的、精神的。這一次,關於氣候,生存還是毀滅,對人類來講卻是純粹物質的……本書基本沒有文學性,研究團隊努力做的只是儘快再儘快,告訴儘可能多的人:自律,並關注地球。
本書取名“上海沉沒”,只是因為當今世界上海城市影響力之大,其實,本書也可以取名廣州沉沒、天津沉沒或深圳沉沒,也可以取名紐約沉沒、倫敦沉沒、孟買沉沒、東京沉沒、悉尼沉沒等等。本次危機是世界性的,沒有國界,再次特請注意。
2010年3月20日於深圳
前言:不願面對的真相
我用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先生,關於全球變暖的書名《不願面對的真相》,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