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晉賢臣司空胥臣(下)(第2/3 頁)
閎夭、南宮括意見,諮訪蔡公、原公、辛甲、尹佚四位太史,再加上有周文公、邵康公、畢公和榮公的幫助,從而讓百神安寧,使萬民安樂。”
胥臣洋洋灑灑一番高談,告訴晉文公,周文王的成功,並不單單是教育的作用。
這把晉文公聽得是一愣一愣的,他問胥臣:“依大夫所言,難道就不需要教育麼?”
胥臣微微一笑道:“不是說教育沒用。我們說教育,就是要讓人提高學識。
提高學識做什麼呢?
就是為了使本質更加美好。
所以人生下來就要學習,不學習就不能進入正道。”
晉文公一聽又糊塗了,問道:“比如一個人本質不好,或者我們講直接一點,就是你一開始講的,一個人如果成為那八種殘疾人一樣,如何去教育?”
胥臣回答說:“嘿嘿,這就要看自身長處因材而用了!
駝背的讓他俯身敲鐘,直胸的讓他戴上玉磬,矮子讓他表演雜技,瞎子讓他演奏音樂,聾子讓他掌管燒火。
糊塗的、啞巴這樣的人,自身沒有可利用的正材,就讓他們去充實邊遠的地區。
教育,就是根據他內在的效能、本質加以因勢利導,就像河川有它的源頭,迎到入海口,匯入大海任意奔流。”
這便是胥臣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注意,胥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這個理念的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胥臣先生,這令筆者對你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啊這個理念,哪怕是到現在,也是真理中的經典啊。
可悲的是,現在我們的教育卻背離了這個理念!
一個孩子,從幼兒園開始,與幾十個夥伴一起,學的是同樣的東西,面對的是同樣的老師。
然後,接受同樣的考試,再然後,以考進什麼名牌大學來判定這個孩子教得好不好。
其實,許多孩子,從很小時便表現出不同的天賦。
愛打遊戲的不見得他今後在軟體設計領域沒有出息,愛看小說的不見得他今後在文學上便沒有造詣。
愛打鬧的可能是體育健將苗子,還有愛唱歌的,愛跳舞的,愛開玩笑的
可悲的是,他們都被裝進了同一個模子裡,在裡面苦苦掙扎!
多少人的天賦就這樣夭折了,多少人的興趣就這樣被打壓了
我們的胥臣先生,早在2600多年前便一個勁地說要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只可惜,說得好但很難做得到哇,胥臣先生,後世的人們真的對不起您老人家啊。
正因為是大教育家,所以胥臣平時十分關注人才,也特別重視舉薦人才。
我們曾經講過晉國的一位大臣,郤芮。郤芮是晉惠公時代的權臣,但後來因與呂省陰謀弒殺晉文公,結果被晉文公給殺了。
郤芮有一個兒子叫郤缺,父親被殺後,他從一個貴族公子淪落成落魄庶民,失去了家族財力、勢力和封邑。
從大富大貴到平民百姓,政治地位斷涯式的下降,遭遇此等挫折的郤缺卻從不怨天尤人,也不頹廢消沉。
郤缺與妻子搬到了鄉下,過著下田勞作、粗茶淡飯的日子。
他白天勞動,晚上讀書,還經常幫助鄉里鄉親的,為人謙虛,待人有禮。很快,關於郤缺極賢的名聲便傳開了。
胥臣聽聞後,便微服私訪調研來了,這個工作作風真沒得說。
胥臣見到了正在田間勞作的郤缺,也見到了郤缺的妻子正給郤缺送飯,小倆口互親互敬的樣子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這個樣子,就是相敬如賓。
“相敬如賓”,最早就是形容郤缺夫妻兩人的,成為這個成語的典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