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第1/2 頁)
《陝北民歌藝術初探》作者:王克文【完結】
內容簡介:
陝北民歌是黃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陝北民歌旋律簡潔明快,有鮮明的空間感,粗獷,高亢,灑脫自如,極富歌唱性陝北民歌用它那淳樸明快的音樂,原始野性的唱腔與近似瘋狂的語言,彰顯了獨具魅力的藝術特徵陝北民歌形象而概括地描述了當地複雜多元的民俗活動和風貌,向世人展示出陝北民俗獨特的文化魅力陝北民歌豐厚的文化背景,獨特的旋律,鮮明的語言風格和強烈的時代烙印等使其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
發自陝北人民心底的呼聲
(代 序)
延澤民
我看到王克文同志的《陝業民歌藝術初探》時,正住在醫院裡。書中引用的那些民歌和介述,深深地吸引了我,其中有不少歌子,我在童年時期就很喜歡,也會唱。躺在病床上,邊讀邊想,喚起了我的翩翩遐想,把我從離家鄉的遙遠的地方拉回到那民歌的海洋、民歌的世界,使我想念起故鄉來了。
「女人們憂愁哭鼻子,男人們憂愁唱曲子。」在陝北,不論表現喜、怒、哀、樂哪一種情感,都是有歌有曲的。夏天,在綠格英英的山峁上或重山峻嶺之巔,到處都可以聽到順風飄來的悠揚歌聲;冬天,在白格生生的雪原中,無論在曲曲彎彎的山道里或在一馬平川的大路上,趕牲靈的人們一路走一路歌,把人們從那寒冷、荒漠的天地中呼喚到令人心曠神怡的童話般的境界。在村莊裡,有坐在牆畔編草帽、納鞋底的婆姨們的低婉吟唱,也有後生們的「攔羊嗓子回牛聲」的高歌迴蕩。民歌,在這地瘠民貧、
交通不便的偏僻山溝溝裡,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是勞動人民抒發感情的最好手段。「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它是發自人民心底的呼聲,可謂人民生活的第二種語言了。
陝北民歌內容豐富,語言質樸,曲調優美感人。它不僅在國內有廣泛的影響,有的還流傳到國外,受到國際友人的歡迎。
人人都說陝北民歌好,但陝北民歌到底有多少,長期以來並沒有人知道。四十年代,延安的文藝工作者曾經蒐集過,全國解放後,陝西省研究民歌的同志又普查過一次。一九八一年起,延安和榆林兩個地區又作了一次大普查。據現在掌握的材料,以曲譜計,竟達八千餘首。目前,延安地區群眾藝術館正在對它分類編印中。這是民間文學戰線的一個可喜的訊息,也是一個重大的收穫。現在,王克文同志寫的這本書,填補了對陝北民歌研究中的一個空白,又是一個新的、可喜的收穫。
文學藝術是社會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在作家、藝術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民歌尤其是這樣,是人民的心聲,時代的記錄。
陝北民歌,大部分是情歌,而它的內容所涉及的卻是整個社會。其主流是對階級壓迫、封建禮教的藐視、控訴與反抗,對婚姻自由與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民歌也在不斷發展,不斷創新。拿舉世聞名的《東方紅》來說,它最早的內容不過是一首情歌,到了抗日戰爭初期,雖然填了新詞,也仍然反映的是愛情。如:
騎白馬,挎洋槍,
三哥哥吃了八路軍的糧,
有心回家看姑娘,
呼兒嗨呀,
打日本顧不上。
在這個曲調的基礎上,經過陝北民間歌手李有源的創新,才把這首歌推向高峰。還有的歌曲,雖然它反映的主要是愛情,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發展,其愛情的內涵、所包括的內容以至歌子的情調,都與過去的大不相同了。例如《大紅果子》這首曲子,在抗日戰爭以前,是一個思想不健康的調情小調,其中一段歌詞是:
二妹子紅鞋上扎一朵蘭花花,
三哥哥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