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2 頁)
第一章 千年的老根黃土裡埋
——陝北民歌的人民性
一
那是一部用老钁鐫刻在西北黃土高原上的傳世鉅著。它所達到的思想藝術境地,是人們所難以想像的。它絕不是一隻漂蕩在文藝「公海」上的小船,它開拓了自己的運河,並象一艘異乎尋常的風帆昂然駛過,以它那難以名狀的奧妙留給人們一種特殊的美感享受。它曾經是,今後也應當是中華民族的一塊足以引為自豪的藝術瑰寶。
它,便是陝北民歌。
陝北民歌是陝北勞動人民的精神、思想、感情的結晶,是陝北人民最親近的「情人」、伴侶。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始,民間文藝首先受到中國共產黨人的關注,延安的文藝工作者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文藝思想指引下走向民間,對陝北民歌進行了挖掘、整理。陝北民歌那獨特的光彩吸引了眾多文藝家的目光,受到了廣泛的讚譽,甚至影響了一大批作家、詩人、藝術家的創作思想和藝術風格,一批吸取了陝北民歌營養而創作出的各種形式的作品相繼湧現,為中國的文藝向民族化道路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開創了局面。解放後,這批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作家、
詩人、藝術家走向了全國各地,又直接影響了中國的一代文風。
問:陝北民歌歷滄桑而不衰,並有了新的發展,這說明瞭什麼?
答:說明陝北民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問:這個生命力來自何處?
答:首先來自於它那強烈的人民性。
陝北民歌的天才的作家們,大都屬於勞動人民,「他們本來就具有勞動人民可貴的思想感情。」1如同母親與她腹中的嬰兒一樣,勞動人民將他們的思想感情源源不斷地輸入民歌之中,賦予了民歌充足的養份,使之健康地成長起來。他們與它結成了一種深厚的母子般的情誼。在那堅硬的巨石旁,石匠們用歌聲來裝飾那單調的石錘聲;在那光禿禿的山峁上,農人們用歌聲來驅逐寂寞;高興勁來了,趕牲靈2的人兒會倒背著雙手,不慌不忙地將那悠揚的歌聲灑滿崎嶇的羊腸小道;苦愁上來了,納著鞋底的小媳婦會用淒婉的、低聲的吟唱傾吐心中的哀怨……。生活,將民歌和勞動人民緊緊地捆在了一起——憂愁時,他們以歌解憂:「女人們憂愁哭鼻子,男人們憂愁唱曲子」;煩悶時,他們以歌去煩:「唱上個酸曲3解心焦」,「心裡麻煩由不得唱」;高興時,他們以歌言歡:「一個酸曲唱出來,肚子裡的高興翻出來」……
1 何其芳:《論民歌》。
2 牲靈,陝北對牲口的愛稱。
3 酸曲,陝北對民歌的俗稱。
除抒發感情外,他們還用民歌形式來幹許多事情:貨郎用歌來叫賣,百姓們用歌來祈雨,逢年過節用歌來祝賀、娛樂,男婚女嫁用歌來舉行儀式,喝酒時用歌來猜拳,甚至用歌來搞社交:「叫我唱我就唱,咱二人本是那好搭當」;用來講述歷史故事,傳授歷史知識:「十三月裡一年多,姜太公釣魚呀渭水河……」;用來記敘一些重大歷史事件:「民國三十六年整,國民黨下了一道通緝令……」;年輕人用歌談戀愛:「前溝裡下雨後溝裡晴,咱二人交朋友能不能?」用歌來記敘發生在他們身邊的新鮮人物、新鮮事情:「葭縣有個烏龍鎮,烏龍鎮上閻德冰。閻德冰今年……。」醜聞千里,以歌傳之;奇人怪事,以歌頌之。甚至上墳哭靈都是以歌代哭。民歌與陝北勞動人民幾乎達到了血肉相關的地步。
「千年的老根黃土裡埋」,「黃河畔上靈芝草」,陝北民歌就是深扎於勞動人民之中的千年老根,就是勞動人民心中的一棵靈芝草。有什麼心裡話,他們總是說給它聽;有什麼願望,總是講給它聽。陝北民歌成了記錄陝北勞動人民真實思想、感情、願望和理想的總譜,是陝北勞動人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