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未經強化的器具就是易損品(第2/3 頁)
“請看,這組實驗的控制變數雖然很簡單,不過也能看出,使用研磨後燒結骨粉強化的螺絲刀,硬度較正常強化的螺絲刀改善顯著。”研究主管將兩組圖片和簡單處理過的資料擺在一起,很直觀的是,從同樣高度下落的錘頭,造成缺口最小的便是用骨粉強化的螺絲刀。
“這樣控制的變數好像還不是很夠。”李儉認可資料本身,不過對這組實驗,他有自己的看法。
請主管將骨粉強化的螺絲刀從夾具上取下,李儉將兩把螺絲刀握在手中,輕輕掂量。
重量上沒什麼感覺。這是廢話,剛才用的骨粉都只有一毫克,如果一毫克骨粉拿來強化螺絲刀,能讓它的總質量增幅出人手都能顯著感知的差距,那就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法力在強化螺絲刀的時候以某種方式以能量變作質量,另一種則是李儉對受力的感知已經離譜到,一毫克物質受到地球引力產生的作用,在螺絲刀上都能清楚辨別。
李儉沒這本事,即使現在是築基期修仙者,單兵戰鬥力是公認最強,他也沒有這本事。
“應該再設立其他對照組,用一般的材料嘗試配合強化……不過既然今天是讓我來看成果的,就是說,你們已經把相關實驗都做完了。”一手一把螺絲刀的李儉看起來有點怪,不過只要他把自己想象成手持雙刃的戰士,這種感覺就會小很多……才怪,感覺更中二了。
“是的,除了那些特殊材料,常規結構材料在高溫燒結研磨工藝後,運用到器具強化,效果都比這種骨粉更差。”研究主管說的是常規結構材料,主要是鋼鐵。
在華夏,冶鐵術萌芽一般認為在商代到春秋時期,最晚不過春秋。而鐵器開始全面替代舊有金屬材料的地位,則在漢代起步。直到工業革命,大規模冶鐵鍊鋼工廠的興起,尤其以各種運輸工具的改良為特徵,鋼鐵作為結構材料的佼佼者,一直到現代都未動搖其地位。
對材料歷史稍有了解的人,就會知道,鐵,以及被稱為鋼的鐵碳合金,它們共同組成了讓近代材料學和現代材料學誕生的實踐物件。
可以說,現代材料學追根溯源,便是在鋼鐵上長出來的科學。
一個可能會讓人有些訝異的小知識是:即使人類研究鋼鐵、使用鋼鐵的時間跨度是這麼長,貫通材料學的始終,空間範圍是這麼大,覆蓋人類活動範圍的幾乎每一個角落,按理說,鋼鐵應該是人類在現代運用的熟練得不能再熟練的東西。可是,事實上,人們對鋼鐵的研究,依舊沒有止境。
研究主管此時想提的便是鋼鐵,或許不瞭解的人會覺得在如此“高精尖”的實驗室聊鋼鐵有些“跌份”,但這並不跌份。
“懂了。所以讓我帶兵器來,是想說這東西更適合拿來強化冷兵器?”李儉試圖展現自己的智力水平,全程聽人講解固然很爽,但不說點切中要害的話,總顯得很呆。
“差不多是這樣。接下來的問題可能有點涉及隱私,李校長酌情考慮要不要回答吧。”主管將裝著骨粉的兩個廣口瓶放好,又將螺絲刀要走,在旁邊歸類。
“你先問,我聽聽看。”能這麼提問的,不是對自己很有信心就是對自己的成果很有信心。想要問別人的所謂隱私,問完總要給點什麼。
“你的兵器應該是一直由你自己進行強化,強化的手感只有你自己知道。在最近一段時間,你是否經常會覺得,自己施法對兵器進行強化,兵器強化似乎達到了某個瓶頸。”主管問道。
他在提問的時候,表情變化很少,倒不像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某種近況的關懷,而像是在確認某項自然規律。
關懷他人近況要表達的是愛,而確認自然規律直面的是冷酷、無情的精準。
對此,李儉沒什麼好藏著掖著的:“確實,雖然我已經努力用法力按照強化法門施法,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