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西周武王分封(第1/3 頁)
中國古代商朝的最後一個帝王--商紂王,被千年狐狸精附體的妲己所迷惑,濫殺忠臣、殘害無辜,致使朝政大亂、眾叛親離。
當時的西伯侯姬昌(周文王)由於被讒言陷害而被商紂王囚禁七年。被釋放回歸本國封地西岐(陝西寶雞)之後,周文王多方尋訪,幸遇姜子牙,並拜為相(主管軍政事務),治理國家,發展經濟和武裝力量,並選拔任用能人志士擔當國家部門的重要職務。
周文王姬昌死後,他的兒子姬發繼承王位,就是周武王。
周武王在姜子牙的輔佐下,順應天意民心,武力討伐商紂王,最終西岐軍隊攻陷商朝都城朝歌(河南淇縣),剿滅妲己以及商朝的黑惡殘餘勢力,而商紂王也自焚身亡。姬發則在推翻商朝後登基,建立周王朝,史稱為周武王。
周王朝建立後,周武王分封列國諸侯,。
首先追封祖宗、爺爺、父親(周文王),都封為天子,其餘的功臣和先朝帝王后裔,也都分封爵位。
爵位共分為五等:公、侯、伯、子、男。以下達不到這五等爵位的,封為附庸。
列國分封為以下國號名諱:
1 魯國,姬(ji)姓,侯爵。是周文王的第四個兒子周(姬)公旦,留在首都輔佐天子,拜為相,管理天下自陝西以東各路諸侯。封其長子伯禽在曲阜(山東曲阜)。
魯國是春秋時期一個有很大影響力的國家。魯國傳二十五世,經三十六位國君,歷史八百餘年。國都曲阜,疆域主要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東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蘇、安徽三省之一隅。
在周代的眾多邦國中,魯國是姬姓“宗邦”,諸侯“望國”,故“周之最親莫如魯,而魯所宜翼戴者莫如周”(清人高士奇語)。魯國成為典型周禮的儲存者和實施者,世人稱“周禮盡在魯矣”。各國諸侯瞭解周禮也往往到魯國學習,魯國是有名的禮儀之邦。魯國與周禮的這種密切關聯,使得魯國形成了謙遜禮讓的淳樸民風,同時也使魯國國勢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春秋時期,魯國實際已經是積弱之國,其主盟不若齊、晉之強,地勢不及秦、楚之大,然而,諸如滕、薛、曹、邾、杞等國皆勤贄,修朝禮;即使遠在方域之外的谷、鄧等國也不憚僕僕,至魯來朝。小國親魯,皆因魯乃周禮所在。
2 齊國,姜姓,侯爵。原本是炎帝的後裔,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賜姓為姜氏,稱之為呂侯。自從姜太公(又稱姜子牙、呂望、姜尚)被周文王在渭水被啟用、重用,並拜為相,所以又稱為師尚父,輔佐周文王、周武王平定天下,有大功,封地莒(ju)丘,侯爵,位列五侯九伯之上。都城山東臨淄。
齊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分為姜姓呂氏齊國和田齊兩個時代,疆域為今山東省大部。
其自太公望封國建邦以來,煮鹽墾田,富甲一方,傳至齊桓公時,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後為田氏取代,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於前221年為秦所滅。
3 燕國,姬姓,伯爵。是天子的同姓功臣,召公奭(shi),稱為周太保,留在首都輔佐天子,任相,管理天下自陝西以西各路諸侯。封其長子為北燕伯,封地在幽州薊縣。
燕(yān)國,戰國七雄之一。燕國國祚八百二十二年,在諸侯列國中始終處於中下游地位。燕國因燕山而得名,地處周王朝北部邊疆地帶,是東北地區的重要屏障,與北方地區在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有密切交流。
公元前314年,齊宣王借平亂之名,派大軍滅燕。公元前312年,趙武靈王扶持公子職(燕昭王)歸國登基,燕國復國。燕昭王任用樂毅合縱攻齊、秦開破東胡朝鮮,盛極一時,燕昭王去世後,燕國迅速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