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第1/2 頁)
後有交涉。今後抵抗愈得力,則交涉愈有希望。&rdo;
但是這次汪精衛復職後,改變了他以前的主戰態度,變成了主和派。此後汪精衛開始和日
本進行和平交涉,蔣介石也積極支援汪精衛的和平計劃。1933年5月31日熊斌代表
何應欽與日軍代表岡村寧次在天津塘沽舉行會談,共同簽訂了《塘沽協定》。這個協定承
認冀東為非軍事區,準許日軍在該地區視察,實際上是預設了日本對東北三省和熱河的佔
領。
《塘沽協定》公佈後,社會輿論一片沸騰,強烈抨擊蔣、汪批准的這一喪權辱國的協定。
當時的一份報紙這樣寫到:&ldo;如果要說那些以大刀、石頭及血肉之軀英勇與日寇拼死的抗
日官兵值得後人永世頌揚的話,那麼南京政府,尤其是蔣、汪二人,實為出賣中國領土主
權、出賣流血犧牲的愛國官兵、出賣愛國民眾的千古罪人。&rdo;上海的市民團體還聯合發出
通電:&ldo;我全國民眾,誓死抗日,而汪精衛誓死媚日,竟至敢冒不韙,繼《上海停戰協定
》之後又簽訂賣國之《塘沽協定》,即加以賣國之名,豈得為過。&rdo;
面對全國一片討罵汪精衛的氣氛,陳公博找汪精衛說:&ldo;簽了這個協定,先生遭到各界紛
紛批評,我真不知道汪先生為什麼要背這個黑鍋?&rdo;汪精衛說:&ldo;我們要復興中國起碼要
三十年,不止我這年紀看不見,恐怕連你也看不見。我已年過半百,無其他報國之道,只
要中國不再損失主權與領土,就可告慰平生了。&rdo;陳公博聽後感動地說:&ldo;歷代王朝危急
之秋總有人站出來背黑鍋的。其實南宋秦檜也是一個大好人,他看南宋已無力與金抗戰,
就挺身而出與金講和。我想秦檜是一名狀元出身的有學問的宰相,決不是傻爪。他當初何
嘗沒有想過以後要被世人唾罵?但他還是以犧牲自己來換取南宋日後的中興。李鴻章、袁
世凱也都想復興國家,都不想賣國。可是李鴻章死了,袁世凱也死了,中國還是不振,到
今日國難愈加沉重。&rdo;陳公博繼續說:&ldo;現在有人說《上海停戰協定》、《塘沽協定》是
賣國,我看與其說是賣國,還不如說是送國。賣國的人還有代價可得,送國卻是沒有代價
的。今日要送國的人大有人在,又何必要汪先生去送呢?&rdo;汪精衛聽後說:&ldo;別人去送國
還不如我汪某去送。別人送國是沒有限度的,而我送國則有限度,不能讓他們把國都送完
。&rdo;陳公博又說:&ldo;不過我對於先生這種無代價的犧牲總覺得不值得。&rdo;汪精衛則說:&ldo;
說到犧牲,都是無代價的,有代價便不算犧牲,我已五十出頭了,我決意當犧牲品。&rdo;這
番談話後,陳公博下定決心跟汪精衛一起&ldo;犧牲救國&rdo;,這為兩人後來共同與日本合作打
下了思想基礎。
不久汪精衛遇刺,被一名抗日軍人連發三槍至重傷。此後汪精衛不得不再次告別政壇,前
往歐洲療養。
在1931年&ldo;九一八&rdo;事變時,蔣介石和張學良是主和避戰的&ldo;主和派&rdo;,汪精衛則是
主張抗戰的&ldo;主戰派&rdo;,抗戰初期積極抵抗的十九路軍也是親汪精衛的粵系部隊,這和1
937年蘆溝橋事變時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