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章 所謂,降維打擊(第1/4 頁)
李樂說的坐吃山空並不是一句空話。
這是李樂這麼多天以來,跟著勝利從魯美麗家所在的那個已經有名無實的村開始,對京郊附近七個同型別被拆遷徵地,村民上樓,實現初步城鎮化的村莊進行調研得出來的資料統計展現出來的結果。
溝橋鄉大橋村,九八年土地被徵用時,實行招工安置的有3個隊,共計1100餘人,而到了02年底,除了少數安排在環衛、建築和安保公司的人員外,其他農轉工人員九成以上以上都已下崗、失業。
西營鄉新裡村,一個村1100多適齡勞動力,目前有六百七十多人在家待著,維持生活全靠村裡在九四年底燕啤公司徵地時候,每家每戶截留下來的三成補償款,每月沒人發放475元生活費。
雁泉鎮年鑑統計資料,全鎮現有農村勞動力人,登記失業人員只有576人,失業率看起來僅為2.9%,然而,實際調研下轄的順廣來村和謝山嶺村自己統計的資料,發現僅僅這兩個村的失業在家人員就超過了870多人。
不過這兩個村就沒有新裡村村委會想的這麼遠,九九年因為修建繞城高速徵地發放的補償款被一次性全部發放的村民個人手中。現在村民不是在附近私人小廠打短零工,就是去燕京找散活,再要不,就是靠著當時多分下來的房屋租金過活,大部分家庭都處在入不敷出的生活狀態下。
李樂和這些村子的村主任、支書聊了聊,得出的結果最集中的就是幾個點。
一是拆遷之後,雖然一段時間得到大量的補償款,但失去了土地,沒了能夠長久維繫生活的種植收入來源,單純依靠打工賺來的錢,並不足以維持家庭的日常開銷。
二是在收到補償款之後,大部分人沒有規劃,前期大手大腳花錢,裝修新房,添置家電,投資做小買賣。本就不多的拆遷款折騰一番之後,剩不下多少。
而過了一段不缺錢,相對舒服的生活反倒讓村民有了惰性,苦髒累、工資低的活一般都不會再考慮。年輕人重活不願幹、輕活幹不來。真正去學點技術、提高自身能力的人不多,長期維繫家庭進賬的能力和意願下降嚴重。
三是城鎮化生活成本比當初有地的時候要高的多。
當然,還有一個頑疾,賭博。少錢小賭,有錢大賭,沒錢藉著賭。有多少拆遷款都不夠輸的。
走訪中,李樂印象最深刻的是金陽村的村子。
村子很小,只有三百多人,可被派出所抓賭處理過的人就有一百三十多人,上至七八十,下到十五六,男女俱全。
村裡大多數徵地拆遷戶過著沒錢打短工,日結工,掙了點錢就打麻將的“三和大神”一般的生活。
許多村裡年輕人把父母十幾二十萬的徵地拆遷款、養老錢全部賭光一夜返貧。
“吃老本”成了此時村委會會議室裡,眾人腦海中不斷閃現的詞兒。
加上李樂剛剛講到的宅基地,拆遷款分配的幾個問題,讓氣氛越來越凝重。
畢竟,誰敢保證,這些事兒落不到自家身上?
“當然。”李樂又笑了笑,說道,“也有那些有能耐的,眼頭活,腦子好的人,會因為有了這筆補償款,投資房產、做買賣生意,走上致富路的。可那樣的人有多少?大夥兒還都是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地裡摳食兒的普通人不是?要有這個能耐,早就發達了。”
地下的陳蟈蟈感覺到了群眾的異常,趕忙踩了踩身邊夏兆元的腳面,兩人對視一眼,示意夏兆元趕緊出聲應對。
可夏兆元哪裡敢接招,知道這時候要是自己站出來,恐怕馬上就會有村民要求繼續提高補償,轉過頭,只當做沒看見。
陳蟈蟈一皺眉,哼兩聲,乾脆自己上。
“那,這位李總,你說了這麼多,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