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性.病防治研究(第1/2 頁)
剪綵後,電視臺的記者進行了採訪。 先是採訪了姚文龍副縣長,姚文龍打著官腔,說了一通“工業興縣”的話,就交給了趙東。 趙東侃侃而談,洋洋灑灑,表示會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堅決貫徹上級“工業興縣”的精神,大力招商引資,要把青山鄉發展成工業大鎮,工業強鎮,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奔向美好明天! 引來電視臺記者陣陣驚歎。 “趙書記,您真是有魄力,有抱負啊,青山鄉有您這樣的領導,是青山人民的幸運!也是棲霞縣的幸運!” 記者拍馬屁道。 趙東得意洋洋:“應該的應該的,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的一切權力來自於人民。我作為人民的公僕,會竭盡全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好!說的好!”電視臺記者帶頭鼓掌。 胡文勇、韋昌光等也急忙鼓掌。 現場響起一片掌聲。 “我呸!”黃武在下面暗暗罵了一句,“為人民服務?為人民幣服務吧?!”…… 電視機前。 “小人得志!”張娜罵道。 作為招商辦主任,趙東竟然把她撇開一邊,她實在有些惱火。 “立一塊牌子,犯得著這麼費勁嗎,鋪張浪費,勞民傷財!”劉德行也罵道。 “這傢伙,大張旗鼓搞工業園,會不會對李鄉長的地位造成威脅?”唐豔秋憂心忡忡。 楊樓:“哎,鄉長居然都被剔除在儀式之外!青山的天,真是越來越熱鬧了。還是我苟著好,太麻煩了!” 李振華也在電視機前收看了這個新聞。 不過他一點也慌張,自言自語道:“工業園?行,趙東,希望你不要爬得越高,跌得越慘!”…… 接下來的幾天,李振華的不是下村調研就是在公路蹲點,督促過境公路工程。 有了錢,又有領導的監督,公路的修建也是很快,山塘、河灣路段已經鋪設柏油了,青山圩往棲霞方向的路段,也全部平整完畢,即將進入鋪設階段。 一切都很順利。 李振華看了看日曆。10月28日。 省科技成果展覽會開幕。 於是,李振華給莫欽打了一個電話。 十月的省城,秋高氣爽,涼風習習。 省科技展覽館。 彩旗飄飄,人流如織。 每年秋天,這裡都會舉行若干場各類展覽活動,當然是科技成果展覽為主。 特別是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科學是第一生產力,解放和鼓勵各研究單位、大專院校向社會公佈科研成果,促進向生產力的轉化。 許多研究機構和大專院校開始轉變思維,主動尋求和社會力量合作,促進成果的轉化。 參加科技展覽會無疑就是一條捷徑。 李振華和莫欽、張娜賣了三張門票,進入展覽館。 可以看到,館內參觀的人群大多數是學生,很多還是學校統一組織的團隊,有老師帶領,還有展覽館工作人員跟在旁邊講解。 科技館分為農業館、工業館、海洋館、新興技術館。 其中工業館和新興技術館參觀人最多,說摩肩接踵也不為過。 然後就是海洋館。不過進館的大多是青少年,很多還是幼兒園的小朋友。 像李振華、莫欽他們這樣的社會人士並不多。 李振華帶著張娜、莫欽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直接來到農業館。 農業館相比其他展館,冷清了許多。 沒有辦法,在人們的固有認識裡,農業就是靠天吃飯,談不上高科技。 要談科技,首推工業和國防,高精尖密,上天入地,多牛批! 農業?幾千年了,不就是種種田、種種菜嗎,能有啥好的科技! 所以,幾乎沒有什麼人來農業館參觀。 連學生都不來,更不要說社會人士了。 “鄉長,你確定要進去農業館?”張娜問道。 “嗯,我本來就是個農民,不進農業館去哪裡。”李振華打趣道。 “可是我們不是要開工廠嗎,應該去工業館!”張娜道。 “我覺得應該去新興技術館,更靠譜!”莫欽也說道。 他可是去過粵省考察,那裡高新技術的牌子到處插,新興技術的口號滿天飛。 所以,既然要創辦企業,購買技術,自然是應該去新興技術館。 “我又不是去購買他們的技術,我們購買的是他們的資質!”李振華說道,然後直接跨進農業館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