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帶著感情讀紅樓(第1/2 頁)
曾幾何時,對《紅樓夢》不屑一顧。自打識字開始,便愛看小人書。記得第一本是連環畫《解珍解寶》,由此喜歡上施耐庵的巨著《水滸傳》,為熱血仗義的梁山一百單八將尤其是打虎英雄武松喝彩,也為好漢們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酣暢淋漓的生活狀態倍感痛快。
後來讀上《三國演義》、《七俠五義》、《天龍八部》等,就漸漸迷上歷史類、武俠類小說。那些了不起的英雄形象,便植根於心成為揮之不去的崇拜偶像,陪著自己走過了懵懂青澀的讀書時代。
《紅樓夢》之類的小說便束之高閣,尤其是書中女主角林黛玉哭哭啼啼的憂鬱樣子,還有賈府少主賈寶玉廝混於內帷少有擔當的做派,很不欣賞,以致一時把《紅樓夢》拿到手中,也失去了繼續品讀的興趣。
人到中年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自己讀書偏窄的範圍開始反省,始覺只注重某一方面,還是太受限,不利於拓展認知,更不利於探討交流,讓人際交往大打折扣,便開始重拾《紅樓夢》,聊作換個口味瀏覽。
不過,最初也只是將自己感興趣的章節品讀。直到一次宴席上,一位瞭解我情況的師長在酒意正酣時問我:你看了《紅樓夢》,可知道紅樓最大的夢?這本書為什麼定名《紅樓夢》?
師長見我答不上來,便告訴我:帶著情感讀紅樓,至少要讀五遍以上,才能略知一二。汗顏的我才明白,我沒把《紅樓夢》當作歷史、當作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來細讀,認識上還是很膚淺,很碎片化,缺乏用心用情的態度和耐心致學的精神,片面理解它不過是一部寫貴族之家的女子閨閣生活中的那些事,就沒有聚焦,有所放棄。
也就沒去真正感悟為什麼這部小說譽為古代四大小說之首,還是\"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也對作者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嘔心瀝血創作的經歷簡單理解,以為不過是他將自己的人生經歷融入小說中罷了。
說白了,還是自己沒有真正帶著情感讀紅樓,以致自己靜不下心來沒有認真研讀,缺乏設身處境的領悟,也就體會不了它偉大的藝術魅力及巨大價值了。
一部《紅樓夢》,流傳二百多年,至今傳唱不衰,還發展為一門專門的學問\"紅學\",成為\"五大顯學\"之一,絕非徒有虛名。開國領袖就特別喜歡讀紅樓,把它當作歷史反覆閱讀,還將書中的經典情節、經典語言融入革命道路之中相得益彰,堪稱典範。
我輩文學愛好者,姑且算作\"紅學\"中普通研習的一員,尤需帶著情感讀紅樓,才能在知天命的路上,體察書中藝術化的生活細節及矛盾的情形,明白\"滿紙荒唐言\"帶來的震撼;才能全方位瞭解封建社會的民俗、飲食、節令、服飾、產業等情況,以及禍福相依、盛衰一體方面的自然客觀規律;才能感悟書中字裡行間力透紙背的深髓思想,從而聯絡當下生活狀態,簡單快樂地直面現實。也唯有帶著情感讀紅樓,才會去除之前不那麼喜歡紅樓的誤區,才會有全新的認識跨過\"紅學\"的門檻,從而融會貫通,以理性的觀念正確看待紅樓中幾百號形形色色的正反人物。
大反派並不都是壞得透頂,正面人物也不都是完美無瑕,每個人都是立體的,就如看\"風月寶鑑\",需正面看,就正面看;需反面看,就反面看,若不遵從醫道,一意孤行,必然如同賈瑞一樣失去唯一自救的機會。
事實上,一個人的認知畢竟有限,即便是跨越時空的聖人,也不可能樣樣精通。若忽視自身實際與能量,一味貪大求全,苛求面面俱到,寄望所有好事都佔盡,世間焉有可能?
還有,作者為什麼這樣定位書中的男女主角?如林黛玉進賈府,何以那麼小心翼翼,她為什麼使小性子,又哭哭啼啼的憂鬱樣子?賈寶玉為什麼說女兒是水做的,我看見女兒就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