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妙手施救(第1/2 頁)
陳浩對徐小燕和陳興華說,你們首先到深圳,看看深圳有沒有機會,如果有機會,就留在深圳,如果沒有機會,再到穗城。
陳浩知道,他這個同學很熱心幫助別人,沒有把握的事情,是不會輕易答應的。所以,陳浩才這樣決定,讓小燕和興華先到深圳看一看,如果確實不行,再到穗城。
戴明也同意陳浩的做法,在陳浩的指示下,戴明將小燕和興華投資的錢,折算好以後,退給他們。
後來,小燕和興華先後到了深圳和穗城,最終,他們決定在深圳落腳。
陳浩覺得,他們的決定是對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證明,他們當時的選擇,是非常正確的,小燕和興華,在深圳發展得很好,各自成為醫院不同科室裡的骨幹。
小燕和興華的離開,並沒有為譚三少和戴明帶來病人,診所的經營,還是要靠陳浩在週六和週日坐診,才能夠維持他們的基本收入和員工的基本工資。
診所的困難,老師的苦苦支撐,令譚三少深有感觸,他在慈心診所的公眾號上,發表了一篇他寫的文章,文章的題目是:出門向左,附屬醫院;出門向右,慈心診所。
文章中,譚三少道盡了出來創業的艱辛、苦難、以及心酸。不過,在文章中,譚三少的信心還是非常堅定的。他認為,不管前路多麼艱難,他都要堅持下去,絕不放棄,既然出來了,絕不回頭,只能向右走,一定向右走,再也不會向左走。
三少的文章,不僅陳浩看了,眼淚盈眶,很多朋友看了,都深有觸動,也知道譚三少和戴明他們的不容易。
是啊,創業,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創業的道路上,荊棘滿布,道路坎坷,如果不是意志堅定的人,根本就無法堅持下去。
像這種有感而發的文章,是直觸心靈的,陳浩也相信,在他們辦診所之前,陳浩所提出來的各種問題,各種困難,讓他們有了充足的心理準備。否則,以診所目前所遇到的困難,說不定,他們真的會打退堂鼓。
不過,很多病人聽說陳浩在慈心診所坐診,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週六和週日,到慈心診所找陳浩看病。
一個週六上午10點多,一輛轎車停在診所的門口,一對父母親帶著一個14歲的少年,急匆匆地走進診所。
分診的護士看見這位少年非常痛苦的樣子,馬上走進診室,將情況告訴陳浩,陳浩帶著譚三少和戴明,走出診室。
陳浩一看,馬上知道這位少年是怎麼回事了。陳浩與候診的病人商量,先給這位少年看病。候診的病人,也看到這位少年的情況,毫不猶豫的同意了。
陳浩經過詢問病史和查閱病人的母親帶來的、在陽州就診的手冊。
原來,這位少年因為不停眨眼和“扮鬼臉”,在當地醫院的神經內科就診,被診斷為多動症,主診的醫生,給他開了氟哌啶醇。
本來,這位醫生用這種藥物進行對症治療,是沒有錯誤的。錯誤的地方,是這位醫生所用的量,遠遠超過常規用量。
他竟然開出氟哌啶醇一天服用三次,每次服用兩片,也就是說,這位小孩每天吃12毫克的氟哌啶醇,這是一個可怕的劑量,出現副作用的機率,可以說是百分之一百的。
小孩是昨天下午吃的藥,也就是說,當天,他只吃進8毫克的氟哌啶醇。今天早上,小孩馬上出現頭和身體向後、向一側扭轉,伴有全身出汗,說話困難,這種情況,不僅小孩非常痛苦,小孩的媽媽也感到驚恐和痛苦。
小孩的媽媽看見,十分緊張,一早就到陽州的醫院,找到開藥的主診醫生。也許,這位醫生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問題,更不會處理過這樣的問題,面對這個小孩,他束手無策。
這個小孩的母親,是小燕的同學,她馬上打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