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重生三國諸葛亮一統天下 > 第17章 教育改革,招賢納士

第17章 教育改革,招賢納士(第1/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清末小旗兵雙穿暴富:技能系統寶庫從奈克瑟斯開始的黑暗旅行者傷害後想追夫,男主已墮無情道星鐵,從製作遊戲開始建立帝國開局監國,滿朝驚呼活閻王原神:我便化作微風繼續吹拂蒙德大唐嫡長孫!怪談:輪迴的直播錦衣四海說好去火影的,怎麼到海賊了穿越三國之蠻王傳大明:嘉靖是我哥綜影視白蓮偷人心重生明末,我是反賊張獻忠大明天下1544諜戰:強悍特工人狠話少奧特:光是紐帶,但扭不死我古韻新聲:古代民間故事全新演繹先助大秦後助漢,億萬大軍天可汗

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王志偉深深感受到人才的匱乏,教育改革,招賢納士是擺在王志偉面前的當務之急。

教育是國之根本,是國家強盛的基石。王志偉從改革教育體制入手,整合官學和私塾教育資源。

王志偉在朝廷中設立教育部,作為專門的教育管理機構,負責統一規劃、協調和管理全國的教育事務;負責制定教育政策、頒佈教育法令、監督教育實施等。建立包括學制、課程設定、考試、教師選拔與考核等制度,為教育活動的有序進行提供了保障。他親自主持編纂教材,將歷史上的經典案例和當前的國家實際相結合,使學生能夠理論聯絡實際,學以致用。

為了讓教師生活有保障,安心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王志偉將私塾全部納入官辦,與官學合併,統一為官辦學堂,教師工資是原來的兩倍,極大地調動了所有教師的積極性和責任心,這是蜀國經濟發展返哺教育。

結合蜀國的教育現狀,將學堂分為小學堂、初學堂、中學堂和高學堂。並按地域合理設定,要求所有鄉村都必須設有學堂,做到“應讀盡讀,應收盡收”。小學堂注重對學生的啟蒙教育,培養學生的基本德行和素質。初學堂注重培養學生的禮儀、文學和數學基礎。中學堂重點學習政治、儒家經典和《蜀律》等法規制度。高學堂重點學習更高層次的數學、農學、經濟知識,自然知識等學科。

因材施教,培養專業人才。針對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在高學堂開設專科班,培養專業人才。喜歡文學的有“文學班”,喜歡武術的有“武藝班”,喜歡製造的有“工科班”,喜歡農業的有“農學班”,立志從軍的有“軍士班”……這些班級除學堂教師授課之外,根據教學內容,聘請農業部、稅務部、工部、兵部、律法部等國家職能部門專家給專科班的學生上課,教學質量大幅提高,為蜀國培養了大量的專業人才。

為了選拔優秀人才,王志偉開創了科舉制度。他設立了各級科舉考試,包括鄉試、會試和殿試,考題涵蓋了經史子集、時事政治、兵法策略、民生社會等多個領域。透過層層選拔,選出真正有才華、有能力的青年才俊。科舉考試不僅考察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還注重其品德和才能的綜合考察,確保選拔出的人才素質全面,能夠真正為國家所用。

為了開好頭,起好步,防範出現徇私舞弊現象,王志偉親自擔任首屆科舉考試的主考官,他嚴謹公正,不偏不倚,對每一位考生都給予公正的評判。他的公正和無私贏得了人們的廣泛讚譽,也使得科舉制度在蜀國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認可。

經過科舉考試的選拔,王志偉成功選拔出一批傑出的人才。其中文試的狀元是一位名叫高儒文的年輕士子,他學識淵博、思維敏捷,對政治和軍事都有獨到的見解,在殿試中得到了劉禪的認可,後來成為王志偉的重要謀士,三國一統後任教育部尚書。

一個國家的強盛,不僅需要文臣的智謀,更需要武將的勇猛。王志偉比武納士的第一場筆試昨天結束,今天在蜀軍演武場舉行武術打擂,同臺競技。

比武規則早已昭告天下,無論出身貴賤,只要有真才實學,都可前來一試身手。演武場擂臺高築,四周彩旗飄揚,鼓聲震天,群雄聚集。在外圍觀看的百姓人山人海,都是為了見證這場別開生面的比武納士大會。

王志偉身披青色長袍,手持羽扇,端坐在評判席上,親自擔任比武大會的評判。他的左邊分別是姜維和周強,右邊是王平和鄧艾。

王志偉目光如炬,審視著場中的每一位參賽者。他能感受到場中參賽者的氣息、功力的強弱和境界。因為三年來,他從不間斷修煉《乾坤訣》,如今已達到第六重宗師境界,宗師之下,在他面前如螻蟻。

比武大會分為多個環節,首先是力量測試,參賽者需舉

目錄
少年歌行之不染凡塵晝夜撩惹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