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五大商號(第1/2 頁)
商人,在古代社會是一種較為特殊的群體。
“士農工商”,商人的社會地位排在末位,可商人普遍有錢,經濟地位又比較高,這就造成了“身份撕裂”的現象,所以攀附權貴、賄賂官員、拉幫結派這種事情,商人是最熱衷於去做的。
清風(侯青鋒)幼年被送入宮中,侯家又拉關係、鋪路子,本質上,就是為了在朝廷中安排人手,為家族生意尋求政治力量庇護。
如今,能夠攀上李煜這個“高枝兒”,侯家自然喜不勝收,同時,侯無雙也知道,自此家族的命運與太子的命運會緊緊繫結在一起,當李煜問起其他合作商賈時,他毫不猶豫地推薦最適合的人選。
“小民經商多年,這四家商號,絕對值得信賴!”
“為何如此篤定?”
侯無雙信心滿滿,說道:“此前,這四家與小民一樣,在江北都有生意,自周人佔據淮南之後,我等五家一同撤出,避免無意資敵。”
李煜點點頭,這倒是一種愛國行為。
商人逐利,天經地義!
然而,兩國若處於敵對狀態,一國商人向敵國販賣商品,相當於保障對方的戰爭資源供應系統,這種事情毫不新鮮,春秋的秦國滅趙,明末的建奴入侵中原,背後都有商人集團的影子。
“你且說說。”
“是,太子殿下,這四家商號,分別是汝南袁氏、申丘廖氏、廬陽趙氏、長樂司馬。”
侯無雙所說的四家當中,前三家都屬於“衣冠南渡”的家族,更具體地說,屬於是門閥家族。而“長樂司馬”則屬於北上的案例,司馬家族原本是閩國望族,素來與王氏(王審知、王延翰等)政權有矛盾,閩國滅亡之前,為躲避迫
害就遷移到了南唐。
回顧歷史,“門閥”興起於東漢,繁榮於三國,衰敗於隋唐,消亡於五代。
昔日的名門望族,在歷史潮流當中,不僅規模日益縮小,也逐漸淡出了權力體系,憑藉著祖上積累的財富,轉變成了商人身份。
汝南袁氏,主要從事藥材、香料、茶樓、酒肆、客棧等生意,在金陵有一家車馬行。
申丘廖氏,從事販運木材、陶瓷、磚瓦、燒炭等行業,有自己的營造隊伍,南唐好佛,金陵及周邊很多寺廟的修建,廖氏家族都有參與。
廬陽趙氏,主要從事豢養織工、收購絲綢的商業活動,大本營在潤州。公元960年左右,中國的絲綢產地集中在吳越、南唐兩國,尤其是潤州,更是先進絲綢工藝及人才的輸出地,著名的“水波綾”就產自潤州。
長樂歐陽,歐陽氏的基本盤是長樂府(福建),主要從事海外貿易,對外輸出茶葉、陶瓷、絲綢、漆器等產品,換回海外香料、玻璃、象牙等奢侈品。
李煜瞭解了大致情況,還算滿意,但也有遺憾。
比如,那個“長樂歐陽”家族,業務範圍完全可以放寬一些,不要專盯著奢侈品,更重要的是農產品、礦石。
最遺憾的,就是沒有一家是從事漕鹽生意的。
“侯家主,有一件事,本王必須確認,這四家人,有沒有與朝中官員存在利益繫結?”
一問之下,侯無雙有些侷促,不安地說:“太子殿下,若說毫無關聯,必定是謊話,經商之人難免要……賄賂一些官員。”
李煜一笑,說道:“賄賂不算,我所說的是超越一般錢權交易的東西。”
自己找的“白手套”,不能是別人提前用過的。
“這點殿下放心,雖說經商之人,不得不與朝中官員攀附關係,卻不代表是自願如此,況且,我等五家的生意規模都不大,只不過是花錢消災,只為了經商過程中少些麻煩。”
“那就好!”
李煜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