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軍備競賽(第1/2 頁)
潘慎修的疑惑,李煜是可以理解的,冷兵器時代嘛,兵力自然是多多益善。
從商周到先秦,從兩漢到三國,中國史書上記錄戰爭的場面,動輒就是幾萬、幾十萬、上百萬人的廝殺。
就算是參戰人數存在一定水分,但在人口總量的加持下,中國的戰爭規模在世界歷史上,絕對是首屈一指的。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對比之下,那個小本子的什麼戰國時代,純純的村口鬥毆,倭國四島但凡距離大陸近一點,尼瑪……騰衝一縣之眾絕對滅丫的。
只不過,任何事情都物極必反,一國兵力一旦超出承受閾值,反遭其害!
第一,當兵的多了,吃糧食的也就多了,反之生產的人就少了。加上這個時代,東北還沒有開發出來,還不流行“闖關東”,山東大量災民就往中原地區跑,進一步增加了糧食風險。
第二,趙匡胤增兵之後,最緊張的不是李煜,而是後周內部的派別,許州距離汴梁太近了,張永德勢必忌憚,如果淮南地區一同增兵,那麼“揚州政權”的郭宗訓、李重進也會緊張,極大可能會促成南北聯合,共同絞殺趙匡胤。
第三,趙匡胤的內部也不穩定,這就比較複雜了,單說“義社十兄弟”中的劉守忠,因為在太平樓上受氣,以致於趙匡胤發動“汴梁之亂”後,他根本就沒出現,躲在自己的駐地喝酒、靜等局勢變化(第92章 距離汴梁淪陷還有一天)。等到趙匡胤離開之後,他乾脆就投靠了張永德。
同時,太平樓喝酒沒有到場的“十兄弟”當中另外三人,劉廷讓、劉慶義、李繼勳,除了劉慶義人在湖北、鎮守襄樊之外,劉廷讓、李繼勳一個在涿州,一個在邢州,也順理成章地納入到符彥卿的麾下。
亂世之中,野心家身邊的人談不上多大忠誠。
在這種情況下,趙匡胤貿然增兵,內部將領之間也會出現爭權奪勢的現象,這一點在“亳州之戰”已經驗證過了,高懷德與石守信就是誰看誰都不順眼。
然而,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李煜想盡辦法,想要引導趙匡胤增兵,主要是受到了冷戰啟發。
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進行了一場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軍備競賽。
舉目四望,長江南北,兩個勢力最強大的人,分別就是李煜與趙匡胤!
任何一個人的軍事實力強一點,滅掉對方的機會就大一點,要麼趙匡胤飲馬長江、盡佔南國,要麼李煜跨越兩淮、北定中原!
可以想象,一旦張洎“千真萬確”地帶回了南唐要增兵“五十萬人”的訊息,趙匡胤會是什麼心情。
即便北方士兵的戰鬥力更強一些,趙匡胤為了搞軍備競賽,至少也要擴充一倍,也就是達到三十萬人。
單單是增加到三十萬軍隊,黃淮地區那點麥子夠吃嗎?這還不算完。
打仗需要兵器吧,刀劍、長矛、弓箭、盔甲……這些東西要準備,就要鐵礦,還要工匠,又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還有民夫要吃飯,流民要吃飯,冬天打仗需要給將士們準備衣物吧,要購買藥材吧。
最重要的一點,趙匡胤也需要戰馬!
後周中央禁軍的力量強大,能夠與契丹正面硬抗,主要就是因為戰馬得力。
趙匡胤雖然繼承了郭榮的大部分禁軍,可戰馬比人金貴,就算不打仗,也要好吃好喝地伺候,歷經多次戰鬥之後,戰馬的損耗也很嚴重。
“亳州之戰”的時候,石守信大罵高懷德,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指揮不力,造成戰馬損耗。
而對比之下,趙匡胤想要獲得戰馬,難度要比李煜高得多!
一方面是沒錢,或者說,沒東西!五代十國時期,戰馬交易屬於是大宗商品交易,銀錢並不好使,最好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