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劫後餘生(第2/3 頁)
,速速帶人建立防線,注意警戒!其餘人等救治傷員,安撫家屬,準備埋鍋造飯!”吳希奭說道。
“末將得令!”杜滸大聲領命而去。
吳希奭道:“來人,把韃子首級放一會血,硝制完成,帶回潮州。”
“得令!”身邊的副將抱拳道。
硝制就是用石灰粉脫水,這樣首級不易腐爛,可以長時間儲存。古代報功,朝廷是要查驗首級的,韃子和漢人不一樣,很好區別,基本上很難做到殺良冒功。
上百口大鍋已經燒了起來,馬肉摻著糧食一起煮了起來,撒了些許鹽巴的馬肉香味漸漸傳來,香氣十足。
不多時,宋軍士卒先給輕傷員們盛上一碗肉粥,那些受傷較重的則以稀米粥為主。
由於陳吊眼這邊糧草匱乏,平日裡缺吃少穿,如今難得有肉吃,數萬軍民坐在地上,一個個狼吞虎嚥,吃的滿嘴流油。
民以食為天,人只有吃飽飯,才能有生存下去的勇氣。
(飽暖思淫慾,飢寒起盜心。)
古代災年,但凡朝廷賑災,又有多少糧食能到饑民口中?出了京師,糧草少一半,走在路上再少一半,到了受災地又能剩下多少?
可憐災民嗷嗷待哺,天下之大又有幾人真正關心他們的死活?官員、士紳、牙行互相勾結,逼得百姓賣兒賣女。
年輕的男子賣去當了奴僕,年輕的女子受盡凌辱。至於年老體衰者,如廢物一般丟棄而無人問津。
就算朝廷支起了粥棚,那也不是你想吃就能吃到的!又有多少年輕的女子為了一口吃食,面部麻木地走到官老爺搭起的帷帳裡面,只為了一張小紙條。
亂世災年人命賤如狗,人命如草芥。
漫天的烏鴉在空中盤旋著,黑壓壓的一片,遮天蔽日。
大營之中,失去親人的百姓互相攙扶,無助地哭泣著。
哭吧,哭吧,這個時候,人只有放聲大哭,或許才能將心中的悲傷、恐懼發洩出來。
一顆顆韃子人頭,一具具宋朝軍民屍體堆積在一旁。
濃重的血腥味充斥著整個農民軍殘破的大營。
農曆四月底的江南地區,氣溫已經熱了起來。三千宋軍在杜滸的帶領下,忙著掩埋宋朝軍民以及被擊殺的元軍屍體,防止瘟疫爆發。
一個半時辰之後,數萬軍民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而吳希奭也下達了撤往潮州的命令。
杜滸帶著一千宋軍走在前面,吳希奭和陳吊眼領著數萬農民軍走在隊伍中間,五百騎兵則走在最後面。
數萬人馬,傷兵滿營。
受傷計程車卒和百姓折斷樹木做成柺杖,重傷員們則由宋軍士兵用簡易的擔架輪流抬著。
沒有受傷的百姓人心惶惶,扶老攜幼,揹著包裹,推著小車,挑著擔子,在隊伍中間緩慢地行走著。
吳希奭抬頭看了看天空,時候已經不早了,又看了看眼前一望無際的隊伍。
軍民混雜,行走如此緩慢,按照這個速度,一日不過二十里路。
此去潮州近四百里路,十日之內都無法到達,一旦被元軍追擊報復,既無險可守,倉促之間又無法列陣迎敵,必遭慘敗,甚至有可能全軍覆沒。
危機四伏!
“來人,讓斥候四面出擊,打探元軍動向,特別是漳州方向,若事急不必撤回,以煙花為號!”吳希奭對著傳令兵喊道。
“得令!”斥候調轉馬頭,四散而去。
“李二牛!”吳希奭大聲喊道。
“卑職在!”李二牛抱拳答道。
“你速帶人速回潮州,將我軍情況報與丞相,讓丞相早做打算。”吳希奭對著李二牛喊道。
“卑職尊令!”李二牛對著吳希奭抱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