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戰伯顏(四)(第2/3 頁)
即發。文天祥等人群情激昂,三軍將士鬥志旺盛。
勝敗在此一舉!
勝則攻克大都指日可待;敗則退回江南,宋蒙成劃江而治之勢。
這一次的御前最高會議被趙昺的史官們詳細記錄在案,以供後人評述。史稱:“虹縣會議。”
會議之所以選擇在虹縣舉行也是有原因的,虹縣位於宿州和宿遷的中間偏南。
三者之間呈倒三角形,此地距離兩路宋軍主力的距離相仿,而且相對處於“後方”,從安全形度考慮也是非常合適的。
除了留在前線的宋軍將領之外,其他高階將帥悉數到場。人員太多,以至於不大的縣衙看起來頗為擁擠。
“諸位,我朝和蒙元的決戰就在今日。”端坐在椅子上的趙昺環視眾人,言語之間中氣十足。
“官家,如今我朝已經攻克下邳、蕭縣,對徐州城形成東南西三面包圍之勢。請陛下下旨,一戰克徐州,活捉偽元伯顏。”文天祥作為宋軍最高軍事統帥,自然當仁不讓地率先表態道。
下邳就是後世的江蘇徐州邳州市。宋朝時期的蕭縣屬於後世的安徽淮北市。
“丞相,伯顏情況如何?”在經歷數次挫折之後,趙昺也沉穩多了。
情報頭子趙與珞此刻正率軍前往京西北路,故而關於蒙元的動態,趙昺只能詢問右丞相文天祥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封建王朝,冷兵器時代,一座城市往往決定一個王朝的命運。
位於秦嶺淮河一線的徐州、襄陽、漢中三座城市絕對屬於兵家必爭之地。
“彭城之得失,關乎南北之盛衰。”這裡歷來都是決戰的主戰場。
後世之人多有誤解,認為徐州地處平原,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實則不然,古今徐州城地理環境差異很大。
數百年前徐州的地面(海拔)要比現代低了十米左右。
不要小看了這十米的差距,加上整個徐州城外小山丘數不勝數,這些小山丘雖然都不高,但也比城牆要高出太多了。
夾在山丘之間,依山而建的徐州城就顯得易守難攻了。
另外一個原因,這個時代的泗水、汴水正好從徐州城外流過,成為天然的護城河。
“官家,伯顏在徐州城外四處挖溝,引泗水、汴水形成新的護城河,河深且寬。老賊的意圖很明顯,那就是層層設防,妄圖令我軍陷入苦戰。”文天祥道。
“啟奏官家,徐州四面群山環繞,兼有黃河天塹從其西南穿過。據情報顯示,伯顏在黃河北岸修建了無數明堡暗堡,意圖阻止我軍渡過黃河。”張世傑也起身說道。
這個時代的徐州城外大小河流縱橫交錯,可以說水網密佈的存在。原因很簡單,從南宋初年黃河開始南流了。
再加上徐州屬於這一地區唯一一座被群山包圍的平原城池,雖然這些山不高或十餘米或數十米,最高的也不過一百多米,但問題是這些小山丘“恰巧”把徐州城圍在了正中央。
隨著文天祥、張世傑的話音落下,眾人陷入了沉思之中。
“蘇卿、謝卿,水師準備的如何了?”趙昺問道。
“回官家,我朝水師戰船早已經準備妥當,只等官家下旨便可將伯顏的黃河防線全線摧毀。”蘇景瞻和謝洪永把宋軍水師的情況介紹了一番。
水師,只有依靠水師的遠端火力,才可以有效地將伯顏的堡壘群徹底擊毀,然後才是步兵向前推進。
炮火覆蓋,步兵衝鋒,這是宋軍慣用的戰法。
大宋君臣之間經過長達近三天的商討,殲滅伯顏大軍的終極作戰計劃終於出爐了。
整個計劃看似完美,然而,一種不安的情緒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