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戰伯顏(二)(第1/3 頁)
元軍不是善茬,更不會坐以待斃。
此時,宋軍先頭部隊已經登陸,而大部分還在乘坐著木筏向岸邊划行。
從藏兵洞出來的數千名元軍火槍手,腳踩木樁,把一支支火槍指向正在渡河的宋軍將士身上。
兵法有云:“絕水必遠水,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於水內,令半渡而擊之,利。”
也就是說凡橫渡江河,營盤要遠離河道,以免被敵軍截斷上游,水淹大軍。敵人渡河來戰不要在水面上迎敵,而應該等到敵軍渡過一半的時候再突然發起攻擊,這樣做比較有利。
顯然元將孫參政是很懂謀略的,而且此人更是“創造性”的發明了藏兵洞這個近現代才出現的防禦工事。
孫參政的復出說來話長,自從史弼戰死後,此人便被押往大都,並且打入天牢。本以為九死一生、凶多吉少的孫參政卻意外地迎來了忽必烈之死的“喜訊”,再後來便是甘麻剌的上位。
蒙元新皇帝為了收買人心不但把此人放了出來並且還委以重任。
這才有了孫參政輔佐伯顏,在廬州(合肥)這個地方領兵抵抗大宋王師的一幕。
“啪啪啪!”
隨著一陣清脆的聲響,元軍第一批火槍手開火了。
元軍的火器雖然質量欠佳,但口徑較大,槍管較長,而此時的宋軍正在柔軟的灘塗上艱難地向上“仰攻”,顯然處於明顯的劣勢。
這裡是黃泛區,淤泥遍地,泥濘不堪。故而,元軍佔據天時地利優勢。
“噗噗噗!”
一顆顆鉛彈擊穿宋軍的棉甲,深深地射入宋軍將士的身體裡,一股股鮮血從破損的棉甲中流淌出來。
一瞬間,便有上百名宋軍將士倒在血泊之中。
雖然宋軍採用了類似於後世三三制的進攻方式,人員之間也有一定的間隔,但奈何元軍火槍手太多。
兩軍相距並不遠,這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元軍火器精準度不足的問題,故而,元軍第一波攻擊就造成宋軍巨大的傷亡。
元軍在孫參政的指揮下,緊接著是第二波、第三波……
元軍火槍手們依次從藏兵洞中出來。
一時間,韃子的火槍竟然可以做到持續不斷地開火。
誰說韃子智商堪憂?
韃子也是懂兵法的,韃子也是懂得變通的,孫參政就是韃子將帥中少有的高智商之輩。
誰說古人不懂三段擊?
秦軍的弩手早就玩過的戰術,一般輕弩需要弩手雙腳踩住弩臂上弦,重弩則需要弩手躺著用全身力氣才能上弦。
故而其發射速度比弓箭慢很多,一般來說前排“發弩”,中間“進弩”,後排“上弩”,三組輪流發射弩箭,以保持射擊的持續性。
(戰國時期弩機上都出現了簡易瞄準機構:“望山”。到了漢代上面都有刻度了,方便調整射擊角度。)
“踏馬的,這是怎麼回事?韃子從地底下鑽出來的麼?”遠處正在觀察戰況的趙與珞絲毫不顧忌親王的身份,破口大罵道。
按照趙與珞的想法,大炮一響,步兵一衝,這仗基本上就打完了。沒想到的是,一番猛烈的炮擊之下,韃子沒看見死幾個,反而好像一個個從地底下拱出來似的。
“殿下!”看著不斷犧牲的將士,江老將軍急眼了。
“快,溝裡有韃子,從地下出來的,射擊,射擊!”宋軍先頭部隊中還活著的中下級軍官大呼小叫著。
“散開!快散開!自由射擊,給我打!”緊急關頭,丁富豪大聲指揮著手下的百十名兒郎注意躲避。
丁富豪,被封為高要縣“高要伯”的丁權丁員外的第三子,丁富貴的弟弟。此人在宋朝北伐開始前從軍,用了整整兩年時間已經榮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