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部分(第3/5 頁)
邦當年大概是一拍屁股就做出的這個荒唐決定……
是以,呂后掌權後,馬上就行八銖錢來穩定市場。
從三銖到八銖再到四銖,漢室基本也算是摸著石頭過河,走完了貨幣改革的大半路途。
只是這交學費的跟後世一樣都是天下百姓。
劉徹一邊在心裡面腹誹著自己的皇祖們,一邊大義凜然的道:“然兒臣卻從歷代記載中發現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事情……”
劉徹想了想,道:“兒臣讀書,戰國初年之時,李悝於河東變法,當是時,粟米一石五十錢!是以李悝對文候言:今一夫狹五口以治百田……石三十,為錢千五百!”
天子劉啟聽了點點頭,這段記載,和李悝的這個言論,當此之時,在朝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幾乎將之奉為圭幣,視為執政者的必讀之書。
“太子想說什麼?”天子劉啟奇怪的問道。
劉徹抬頭道:“回稟父皇,兒臣過去常常為此困惑,李悝之時,粟米一石值錢五十,如今粟米一石,豐年之時,也才四五十錢,也就青黃不接之時,米價曾到八十,九十……”
天子劉啟聞言微微一愣,他好像明白了些什麼,但一時間腦子沒能轉過彎來。
劉徹繼續道:“李悝之時,河東畝產一石半,號為天下膏腴之地!”
“如今關中畝產兩石者,不過下田而已,上田畝產四石比比皆是……”劉徹眨巴著眼睛,看著自己的老爹,道出了核心之地:“兩百年間,畝產倍增,而米價幾乎未漲……且僅秦錢而論,彼時一錢當我漢家三錢之重,兩三百年時光,畝產倍增,錢制縮小,而米價紋絲未動,兒臣以為這很奇怪!”
何止是奇怪!
李悝所處的戰國初年,韓魏趙剛剛分家,流通的貨幣還是晉國的布幣,布幣僅以後世出土的那些布幣來看,重量肯定是比秦錢重得多!
於是,在漢代,就出現了這麼奇怪的現象。
幾乎三百年時間,作為主要議價商品的糧食,居然出現了比三百年前還低的價格。
透過一個簡單的數學計算,就能得出這裡面的怪論。
即以目前米價與李悝時代米價恆定為五十錢,取李悝時代的布幣為十二銖計算。
也就是說,畝產翻了兩點五倍,幣值貶值了三倍。
但米價卻沒有變化……
就好像這個世界不存在通貨膨脹一樣……
最重要的是,物價非但沒有出現通貨膨脹,反而出現了詭異的緊縮現象。
這還沒考慮加入三百年的人口變遷以及土地變化。
任何一個後世,上過中學。見過世面的人,都能一眼就看出,這個時代的經濟和金融被人為的畸形限制了。
當然。想要讓西元前的人理解並且知道後世的經濟學,這無疑是一個地獄級難度的任務,基本沒有可能成功!
但這並不妨礙天子劉啟也疑惑和困惑起來。
他隱隱約約也摸到了些什麼不對的味道。
這個世界也就只有儒家那幫人中的頑固和保守分子才會以為世界跟三代時一樣,沒有變化。
事實是,整個漢室正處於青銅時代邁向鐵器時代的關鍵節點,漢家文明,也從蟄伏走向強盛和發達。
此時。不拘種種新技術和新發明層出不窮,就連社會制度也正處於三千年未有之大變的關鍵時刻。
一如一八四零年後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
漢室也是如此,自白登山之圍後。漢匈並存,匈奴甚至強於漢室。
為了維護華夷大防,也為自己的江山萬萬年。
不管劉氏願意還是不願意,這個政權。都必須開明向上。不斷進取,不斷思索,不斷改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