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5 頁)
因為這是——中央電視臺!
我們是透過自己的再加工做出了不一樣的味道。比如說會議新聞,這是大家在電視上經常看到的,哪個部門開了個會,都有什麼中心內容等等,這類的新聞,幾乎天天都有。但是,我們就能把這個新聞變成對老百姓有用的新聞。
《新聞聯播》結束了以後,我們就把內容拿過來,然後進行徹底的改造。
《新聞聯播》不能做成我們的樣子,我們也不能做成他們的樣子。各自必須有各自的風格,這可不是胡來的。
老哈的貢獻太大了。
說實在的,新聞,只能是簡潔的語言,普通的語言,它不能太複雜了,又不是聽書。再說了,一條新聞你給它整得太複雜了,一聽就是好長時間的,那別的新聞你還聽不聽了,全國一天有多少新聞呢。所以,你會看到新聞裡都是反覆使用同樣的詞彙。
現在炒股的人有多少?每天看股票的報道,每天都是“上漲”、“下跌”、“熊市”、“牛市”的這些詞彙,你看煩了沒有?沒有吧?就是這個理,你只要能理解這個詞義,看的是這個詞彙後面的東西,你看的是“誰漲了”、“誰跌了”,你不在乎用什麼詞來形容股市的行情,如果說咱們都看煩了,老是這一套,沒什麼意思,求求他們了,換個詞吧,怎麼換?“上漲”換成“上升”,“下跌”換成“下摔”,剩下的換成“狗熊市”、“鬥牛市”好不好呀?
新聞,看的不是形容詞。
如果你非要追求這點,那你就不是一個會看新聞的人。
看新聞,我們只是去看新聞的那“五個W”,就已經足夠了。
不過《第一時間》裡的新聞,是經過了加工,把那“五個W”以及和它相關聯的東西拉到了一起,關聯和改造,是這個節目的特別技巧。
說到這裡,想起了一個謎語,叫“銀幕後面看電影”,謎底是一個字。而這個字,在哪本書裡都有,怎麼樣?猜暈了吧?
這個謎語還是侯寶林老先生的親密好友劉一凡先生出的,他當時出的是“後臺看電影”,後臺?不好理解,改了吧,所以就改成了“銀幕後面看電影”,這讓人更好理解。
小的時候調皮,看電影的時候鑽到銀幕的後面看,有的時候沒座位了,在那裡看也是迫不得已。在那裡看,一切都和前面看沒有什麼差異,只是電影中的左右相反,人物用左手寫字吃飯什麼的。所以,常說片子是反的,而“片反”這兩個字可以組成一個“版”字,這就是它的謎底。(怎麼樣?哪本書裡都有吧?)
同樣的膠片,同樣的內容,但站在後面看,左右卻相反了,可以說是比較嚴重的吧?在汽車駕駛員上方的後視鏡裡,看到後面的汽車打方向燈,也是相反的,它打左閃,你看到的是右閃,它打右閃,你看到的是左閃,不習慣的還真會出問題呢。如果你能發明一種汽車後視鏡把這個左右相反的問題解決了,那麼國產汽車的製造商都會感謝你的,人性化的設計嘛,為什麼不呢?
透過這個謎語,我們再來看新聞,也是一樣的。這就是我們經常說到的:同一件事物,透過不同的角度,看出來的問題也不一樣。
《第一時間》說:新聞每天發生,視角有所不同。
《第一時間》加工新聞,正是用了這種簡單的道理。
世上新聞不算少,
看你做得巧不巧。
找準一個折射點,
萬花筒裡多稜角。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一個在學校裡極為普通的女孩,卻成了央視的一個“寶”
就《第一時間》的主持人來說,央視領導認準了一個原則:發動群眾去“尋寶”,找不來“寶”,那我不要。
其實,很多電視臺的電視欄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