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精羅,但狄奧多羅(第2/2 頁)
,背信棄義的奧斯曼對我們宣戰……
想到這,曼努埃爾長嘆了口氣,把桌子上的文稿好好收拾了一番,又自言自語道:“今天把這些整理完後,這本規範化哥特語的詞典應該可以投入出版了。”沒錯,他現在就是在整理克里米亞哥特語,這項他已經進行了3個月的工作,終於迎來了尾聲。之所以做這些,一方面是他想提高下學識,另一方面也是對克里米亞哥特人在另一時空的遭遇的憐惜。
在狄奧多羅公國滅亡後,海量的韃靼人和突厥人湧入狄奧多羅,將這些哥特後裔與當地的希臘人或軟或硬地同化了,而哥特語也最終消亡於18世紀末,隨之消逝的,還有羅馬在克里米亞上留下的一切。曾經敵對的哥特人早已在數百年前與希臘人化干戈為玉帛,可是在加齊武士的彎刀和韃靼的弓騎之下,有的傷痕累累地重新站起來,有的就此倒下且再也沒能回來……
“雖然我過去,現在,乃至未來,可能會一直什麼也做不到,但不論如何,至少得留下點什麼。”曼努埃爾邊在文稿的首頁上用花體書寫上自己的名字,邊嘟囔著,“雖然可能什麼意義都沒有就是了。”
“不,我的孩子,‘凡他所做的都會興盛’。”這時,一道充滿魄力的中年男子聲音在他身後響起,嚇了曼努埃爾一跳,轉頭一看,驚道:
“父親,你怎麼來了?!”
注:主角原型為狄奧多羅公國加夫拉斯王朝有史記載的第五位君主,奧盧貝-曼努埃爾·加夫拉斯,在位於1446—1458,生年不詳。正史上,雖然他並非長嗣,但由於他在狄奧多羅與熱那亞的戰爭中表現出色,從而被貴族平民和特拉比松認可,因而繼承了他的父親阿萊克修斯的頭銜。他名字的前半部分“奧盧貝”可能是突厥名,後半部分“曼努埃爾”則應該才是他的本名兼希臘名。他的兒子亞歷山大·加夫拉斯是狄奧多羅的末代統治者,根據他兒子被奧斯曼處死時的年齡推測,正史上曼努埃爾去世時可能未滿50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