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1章 拼光一切(第2/4 頁)
由於本土——安納托利亞的戰事,奧斯曼帝國部署在北非與東非的作戰部隊並不多,偌大的埃及也就部署了三個旅以及一些邊防營。
埃及是指尼羅河第六瀑布下游,也就是以北的地區,將後世的半個蘇丹都囊括進去了。
而第六瀑布上游,也就是以南地區,全部都是蘇丹陛下直屬地,也就是私人領地。
這跟明帝國的澳州與北美是異曲同工之妙,其實就是易卜拉辛照抄朱慈烺的作業。
包括後世的半個蘇丹、南蘇丹、厄利垂亞、衣索比亞、索馬利亞、吉布提。
原本這裡要麼是畜牧去,要麼是不毛之地,經濟價值不值一提。
然而等到發現了石油,且海產品加工業興盛起來之後,這個地方就成了易卜拉辛的小金庫了。
憑藉此地,易卜拉辛就可以供養起龐大的家族了,完全不需要從國庫掏錢了。
家族控制著當地包括石化、冶金、畜牧、水產、農業、電力、供水等諸多領域,酒店、賭場、醫院等日進斗金的地方就更不用多說了。
不想走上仕途或者從軍的子嗣,都可以去東非生活,起碼可以衣食無憂。
如若在當地還敢惹是生非,小事的話,可以貶去環境更糟糕的北非。
犯下死罪就可以自行了斷了,下不去手的話,某蘇丹會派人幫他的……
由於此前俄軍在這塊土地上橫行無忌,導致直屬地至今還在恢復生產之中。
現在埃及又出了這檔子事情,讓易卜拉辛自然非常希望儘快收復失地。
比其波洛的一個禮包,掌握著四個禮包的易卜拉辛當然較為滿意。
可是印加帝國的叛亂很快就被彈壓下去了,對其造成的經濟損失可以忽略不計。
反過來,奧斯曼帝國先是歐洲部分發生了大規模的叛亂,好不容易才撲滅。
中東和北非部分又先後鬧騰起來了,讓易卜拉辛有些顧此失彼。
就算事後可以獲得一到兩個禮包的補償,由此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在短時間內也是難以填上窟窿的。
按照戰前的各國財務收入總值排名,前六順序應該是明帝國、奧斯曼帝國、新印加帝國、法蘭西帝國、閩國、荷蘭王國。
這次全球大叛亂之後,排名就要發生變化了,易卜拉辛估計應該是明帝國、新印加帝國、奧斯曼帝國、閩國、法蘭西帝國、荷蘭王國……
霸主是雷打不動的明帝國,短期內,印加帝國應該會超越奧斯曼帝國,成為世界第二。
但憑藉四個禮包對一個禮包的優勢,易卜拉辛有信心在戰後十年之內重奪次席位置。
閩國之所以能上升到第四,就是因為該國是在老朋友的幫助下建立起來的。
鄭成功不但是老朋友的門徒,而且還獲得了一個禮包。
這就意味著閩國對法國與荷蘭都具有一定的優勢,尤其是在軍事裝備方面。
作為親身體驗者,易卜拉辛深知禮包對軍事現代化的巨大促進作用。
幾乎可以用飛速來形容也不為過,更何況閩國三面環海,北方也沒有宿敵。
這非常利於其本國的經濟發展,假以時日,將會是奧斯曼帝國的一個競爭對手。
不過只要自己繼續控制著北非、東非、中東這三大塊產油區,那麼奧斯曼帝國仍舊會立於不敗之地。
波洛控制著全球最大的礦區,自己控制著全球最大的油田區域,這算是遙相呼應了……
為了確保儘快收復埃及,打通油料運輸線,奧軍的北上作戰也就不可避免了。
第五軍包括一個裝甲旅、兩個機械化旅、兩個摩托化旅,這次負責北上就是三個重灌旅。
裝甲旅擁有三百六十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