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5 頁)
。這兩位膽大包天的偷渡者令美國人都手足無措,在再三拒絕了他們的請求後,美國人把他們扔到沙灘上一走了之。
偷渡不成的松陰選擇了自首,“如果死而能不朽,就要隨時準備死,如果生而能成大業,就要永遠活下去。”他後來在寫給弟子的一封信裡如此描述自己的心境。
監獄總是大同小異,在惡劣之境下松陰的弟子重輔死於病中。但是松陰卻未被此磨難擊倒,為了改變和他同囚的11個人的消極意志,松陰便向他們講授《孟子》,自始便開始他的講學生涯。
“凡英雄豪傑之立事於天下,貽謀於萬世,必先大其志,雄其略,察時勢,審時機,先後緩急,先定之於內,操所張弛,徐應之於外。 ……為今之計,不若謹疆域,嚴條約,以霸糜二虜。乘間墾蝦夷,收琉球,取朝鮮,拉滿洲,壓支那,臨印度,以張進取之勢,以固退守之基。遂神功之所未遂,果豐國之所未果也。收滿洲逼俄國,並朝鮮窺清國,取南洲襲印度。宜擇三者之中易為者而先為之。此乃天下萬世、代代相承之大業矣。”
這就是著名的松陰《獄是帖》,在日本近代史上不亞於諸葛亮之“隆中三策”。令吾輩不寒而慄的是,這是一個囚徒發自牢獄裡的“謀萬世”之策。明治維新後日本的攻略路線,基本上是按照吉田松陰之策略。另外,松陰提出日本必須迅速成立自己的海上艦隊。
當20多歲的松陰在囚室裡寫下未來的政治攻略時,他從未想過失敗。為了激勵自己,他居然“一日夢見神人,賜我名刺,其上曰:二十一回猛士。旋即醒來”。
吉田松陰想了想,將自己脫藩遊學東北,向藩主呈遞意見書;策劃偷渡算成三次冒險,那麼離二十一回還早。他立即給自己取號為“二十一回猛士”,但也許監獄生涯還是讓他有了一絲擔憂,於是他又決定“吾若以犯人之身死,必留一繼吾志之士也”。
日本的歷史將因此而改變。
1856年出獄,松陰即創辦松下村塾,他在《松下村塾記》中說:萩鎮的未來將從松本村開始。事實上,可以說日本的未來將從這裡開始。他收授的學生從9歲到35歲不等,而且還收留不良少年,如村民十分嫌惡的市之進、音三郎、溝三郎等人為門生。在他的學生名單中有木戶孝允、高杉晉作、伊藤博文、山縣有朋、久坂玄瑞、吉田稔磨。
留給吉田松陰的時間並不長,三年後他再度下獄。這一次他未能逃出生天,他的遺作《留魂錄》裡記錄了他對自己最後的總結:“我年至三十而結果,並與世長辭。我不曉得自己是一顆無實的稻殼,還是一粒成熟的稻米。如果同志們能繼承我的微衷,那就像播下的種子,年年能結實,到了收穫之年將無愧於心。同志請仔細想想我的話吧。”
三年時間能做什麼?吉田松陰的做法看起來相當浪漫,或者說相當田園,他和門生們一起住,一起吃,一起耕田,當然更重要的是一起討論天下大勢、道德文章。他像一道閃電一般激起了他的追隨者們的光芒。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甲 上兵伐謀(2)
1859年10月27日,吉田松陰被押到千住小原刑場斬首。
自願赴死的人流下的第一滴血,總會激起後來者無限的悲憤與激情。一直到1898年,30年後的北京,才有另一名中國儒士,在即將面臨的斬首臺前靜靜地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吉田播下的種子開始生根發芽,其門生們在明治維新中的表現眾所周知,有37名學生參加了開國維新,得到過開國勳章。事實上,高杉、久坂均先後在血雨腥風的中途倒下。但山縣有朋、伊藤博文則將松陰未竟之業推向更遠的地方。池田大作因而評論稱其“在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