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一筆生意(第1/2 頁)
港口在宏光漁村西北角。
陰涼處這會兒只剩幾個魚販子。
看見林晚夏推著兩筐魚過來,都愛搭不理。
只有一個小青年迎上來,“同志,你這魚怎麼賣的?”
小青年穿著一身打滿補丁但是洗得很乾淨的衣服,長著一張笑吟吟的娃娃臉,讓人心生親近。
林晚夏不答反問:“你多少錢收?”
小青年伸手在筐裡扒拉了幾下,多少有點失望,“都是小魚不值什麼錢。我只能給你四十一擔。”
一擔,通常是指一百斤。
林晚夏搖頭,“這個價格太低了。賣不著。”
這兩年原主經常到早市上賣魚,對海鮮的價格大致瞭解。
黃花魚在島城是常見魚類,大小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
23公分以上的叫大黃花魚,價格在二百塊左右一擔,具體價格要看當天魚的稀缺程度以及個人談價的本事。在早市上零售最高能賣到三塊一斤。
18公分到23公分之間的是中等黃花魚,價格大概在一百二三十塊,零售價原主賣過一塊八的也賣過一塊一斤。
像林晚夏今天召喚的小魚基本都在13公分以下,也就五十來塊一擔,零售價也就五六毛一斤。
剛進早市,魚新鮮,會貴一點兒,臨近散集市,死魚多賣相不好會便宜出。
這麼新鮮的黃花魚即使批發,四十塊也過於便宜。
小青年試圖說服林晚夏,“你這些魚數量不多,裝不滿一車。但是又不能放車上等,容易壞,來回折騰賺不了幾個錢,說不定還會耽誤大生意。”
林晚夏不能白活兩輩子,看人的經驗還是有的。這小青年應該是剛入行的魚販子,手裡資金不多,最起碼不是那種一口吞下一船魚的大戶。
“這個時間還守在這裡,你不像是隻打算做一錘子買賣的人。你價格抬高點兒我下次來還找你。現在是禁漁期我都能捕到這些魚,過了禁漁期我說不定也會整船賣給你。”林晚夏道。
她是沒有漁船,可是江肆年有。
她可以引薦。
小青年並不吃這一套,“同志,下次的事咱們下次再說。要不你今天先把這些賣給我?實話跟你說了吧,這片兒大概也就我會收你這些魚,不信你去問問他們,四十都不會要。”
魚太少,收來往外發都不夠運費。
林晚夏微笑,回絕地特別乾脆:“不賣!”
說完就推著車繼續往前走。
小青年見林晚夏長得白白淨淨挺漂亮一姑娘,沒想到會這麼懂行,怔了下,小跑追上來,“這樣,權當交給朋友,我再給你加三塊。”
“你要真想交朋友,咱們就一口價五十塊。我猜你的生意剛起步,手裡資金也不寬裕。真要來一船貨你能接下?新人幫新人,咱們互相扶持共同富裕。這些對你來說正合適,於我而言也是救命錢……”林晚夏滔滔不絕輸出半天
小青年苦笑,“五十塊,你這也要的太多了,我真給不起。。”
“多不多你得看賣相。”林晚夏從筐裡抓起一條魚給小青年展示,“看我這魚,半點傷痕都沒有,剛從海里出來,很鮮活。我要不是等錢用,我就自己去鎮上賣了,推著小車沿街叫賣也得六毛一斤。”
“那也不合適。喊半天才賺個十塊八塊再加上損耗,我得賠本賺吆喝。”
“……”
兩個人一番討價還價,最終四十七塊錢一擔成交。
林晚夏這兩筐魚五十六斤,一共二十六塊三毛二分錢。
分別時,兩個人互相留了姓名,嘴上客客氣氣說下次合作。
青年名叫雷彥軍,一名待業青年。
他79年回到島城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