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深入百姓(第1/2 頁)
冬日集市,熱鬧非凡。
朱由校漫步其間,與百姓親切交談,欣慰地發現學田制與蛋奶政策都已得到極好地貫徹落實。
百姓們的生活日益安穩,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抵達張家灣,所見所聞讓朱由校陷入沉思,決意進一步推動民生髮展。
欲效仿學田制,蛋奶制,繼續推行幫扶之策,為寡婦分配田地,各省各村需因地制宜。或發放牛羊、豬仔、雞鴨鵝,或教導百姓養蜂、養魚、種菜,大力發展農林牧漁。甚至可建立手工作坊,發展刺繡、紡織及各類工藝品。
屆時,或以股份制度運營,或由朝廷以市場價收購,保障寡婦及婦女的利益。
李待問思索片刻,上前半步低聲進言:“陛下,此乃良策,然人性複雜,經濟事務盤根錯節,牽扯廣泛,仍需謹防地方官吏以權謀私,侵害百姓權益。即便朝廷高薪養廉、重典治國、整頓吏治、完善監察,官場中仍存在一些約定俗成的陋規,乃至見不得光的灰色收入,朝廷的任何決策都不能在執行過程中違背初衷。”
洪承疇接著說:“陛下,朝廷政令皆以民生為出發點,然而在傳達執行過程中,稍有偏差便使政策背離本意。
臣以為,應將政治、經濟、文化,乃至養老扶幼等事務,納入官吏考核與升遷範疇。
唯有自上而下堅定不移貫徹,才能減少政令的扭曲,不損害百姓利益,避免重蹈王安石變法脫離群眾的覆轍。”
早年朱由校已經將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納入官員考核升遷的範疇,今日洪承疇重新提及,他頓感不光該擴大考核範圍,更要大肆宣傳,讓百官內心有桿秤。
至於說貪汙腐敗,他深知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更明白貪官汙吏難以根除,然而,他內心始終有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官吏可以貪錢,絕不能損害百姓利益。
當即向李待問,洪承疇,高宏圖囑咐說:“近日,諸卿辛苦些,草擬份奏摺,爭取查漏補缺,完善朝廷養老婦幼,寡婦改嫁制度。
同時,對沿途所見所聞的弊端,全部記錄在冊,該廢除的廢除,該改善的改善,進而減輕套在百姓身上的枷鎖。”
李待問,洪承疇,高宏圖齊刷刷頷首領命。
他們深知改革需要時間和耐心,此番皇帝微服私訪,計劃走遍大明數省,瞭解百姓疾苦,瞭解地方弊端,進而制定切實可行的政令。
身為皇帝擁躉,忠實的改革派,他們堅定不移支援皇帝。
這時,朱由校拍了拍狐裘上的雪花,邁步走進張燾家,迎面是新修的青磚壁牆,拐彎過去是九間低矮的土坯房,從牆體來看似乎有些年份。旁邊則是新修七八間青磚大瓦房。
庭院內,張燾攜老扶幼在庭院內等待,瞧見朱由校走來,牽著三名年幼孩子快速迎接,介紹說:“貴人,這是小人父母,孩子。”
朱由校拱手向兩位老人作揖,魏忠賢邁步上前獻上禮物,朱由校接過禮物轉交給兩位老人,笑意盎然說:“來得匆忙,些許薄禮,切勿推辭。”
不等兩位老人拒絕,即刻將禮物塞進對方手裡,這才蹲下身子抱起年幼小女孩,從懷裡掏出三顆金豆子送給孩子,語氣謙和地說:“兩兒一女,張兄好福氣。”
張燾嘴角噙笑,熱情邀請朱由校進屋歇息。旋即,略帶疑惑地望向錦衣衛和龍武軍,似乎詢問對方朱住處。
朱由校向李若璉微微點頭,低聲囑咐:“尋處空地安營,暫住張家灣,糧食不夠,找開封府衛兵。”
李若璉欣然領命,快速前去安排。
屋內,張燾家人支起火爐,炭火噼啪炸開火星子,魏忠賢檢查整理房間,屋簷下,錦衣衛繡春刀映著寒光,龍武軍甲冑鱗片發出細碎的金屬撞擊聲,
見狀,朱由